第107章 史侯轻佻不可君天下(1/2)
西汉宣帝甘露时期
刘询嘴角一抽,我大汉是不是和外戚过不去了。
刚建国就有外戚擅权的诸吕之乱。
景帝武帝时期,被娘家人也气了很久。
倒是武帝晚年,做出了一个教科书式的案例。
杀母留子!
“唉,外戚之制有利有弊,就是容易根深蒂固,尾大不掉啊!”
大汉的两宫制,说到底也是为了托举幼帝。
外戚手脚再不干净,料他也不敢弑杀自己的权力来源。
明朝初年
洪武时期
“这就咱严禁后宫与宦官干政的缘由啊!”天幕讲到了华夏人津津有道的历史,谁都可以说上几嘴自己的见解。
朱元璋也是不例外,沉吟了下又道:“宦官本就是祸害天下的根源,一群无根之人做起坏事来没有底线。”
“汉朝的宦官公然买卖官爵,唐朝的宦官更是跋扈到了敢废立皇帝。”
“宋朝的六贼也是这群没鸟的人为首的。”
说罢,朱元璋嗤笑了一声,又面向自己的一群龙子龙孙们,语重心长的教导道:
“咱纵观史书,就看到了一个道理:天底下头号的祸害就是宦官!”
“宦官,就是群奴才,奴才就该有奴才的样儿,不得读书不得识字!”
“所以啊,咱才会专门立个碑:太监不得干政,违者斩,又专门将这条祖训写到了咱《皇明祖训》里,就是要警醒你们啊!”
“儿臣定然铭记于心。”
朱元璋心底还是很放心大明的,在他看来,他身为开国太祖皇帝,说话肯定是一言九鼎。
还专门立了祖训碑文,后世子孙定然不会忽视的。
太监干政,在咱的大明怎么可能出现。
皇明祖训,专利子孙!
老朱就是这般的自信!
朱老四那个小兔崽子,能治成永乐,肯定也是借鉴了咱的祖训!
“爹,之前陪崇祯皇帝殉国的那个宦官,应该是个好的吧?”
朱棣嗫嚅道。
“呵!”老朱冷哼一声,“奴才陪主子殉国不是应该的吗?”
「天子驾崩,幼主登基」
「彼时大将军何进想要独掌乾坤,必然要对瓜分了权力的其他集团开刀,也就是权倾朝野的宦官集团。」
「亲妹妹是太后,亲外甥是幼主,自己更是手握兵权。」
「然而,何进却没有他的前辈们一样的精明,将一切都搞砸了。」
说起汉末三国来,就连市井的百姓们都可以叨叨上几句。
这一会儿,纵然天幕提起了这段历史,可人们的兴致依然昂扬。
大多数人对那段历史的了解多源于口口相传的故事,以及说书人的话语。
天幕前的各朝观众们,对大热门话题的情绪很高,这会也纷纷打起精神倾耳等待下文。
「彼时,灵帝有二子,他认为长子刘辩轻佻不可君天下,但因何皇后受宠,此事终究未决。
在灵帝病重时,将被董太后抚养的小儿子刘协托付给宦官蹇硕,蹇硕向来轻视何进,于是与其他常侍们一合计:
八百人就八百人,八百人先下手为强!」
唐朝
李世民嘴角一抽,对这段话感到莫名的熟悉。
原先天策府的群臣这会儿也感受到了被人促狭调笑的窘迫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