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洛水之誓?不,是在放屁!(2/2)
「况且当时的司马懿已经六十岁了,自从诸葛亮被击败后,他也很有眼力劲的称病窝在家里。
皇帝几次看望他,都是一副命不久矣的模样。
小皇帝曹芳七岁,曹叡就想着有司马懿加曹爽两人的庇佑,总该活到成年亲政吧?」
「然而,司马懿活到了七十二岁。」
「又除掉了曹爽,并诛杀了曹魏宗室所有在位握权者。」
天幕上深沉的旁白声落下,画面忽地一暗,四个张扬的草书大字浮现其中:
洛水之誓
黑幕闪去,一条潺潺的大河横穿洛阳城静静漂流着,其河水黑如渊潭,窥不见底。
天幕更极为夸张的将洛水渲染上了特效,肉眼可见代表臭味的黑气在水面上萦绕飘荡。
而那四个大字,仍然立在着散发着恶臭的洛水上,原本的白字也渐渐的沾染上了黑色。
「曹爽没有他爹的本事,这是众所周知的。
在掌权后曹爽日益骄横,史载:
“爽专擅朝政,兄弟并掌禁兵,多树亲党,屡改制度。”
种种行为引起了朝中公卿及其士族的不满情绪,而司马懿则继续“称病不出”,示弱给曹爽。」
「暗地里,司马懿联络了士族的力量,甚至连太后郭氏一族也支持了司马懿。」
嘉平元年,公元249年正月。
曹爽带着宗室并皇帝去魏明帝的高平陵扫坟。
司马懿联络士族发起了政变控制住了国都洛阳,遂奉郭太后令宣布曹爽罪名:
败乱国典、擅权营私。
当时的大司农桓范与大将军司马鲁芝连夜跑到了曹爽近前,劝说:
“您是大将军,名义上的大魏天下军方第一人,如今司马懿谋逆,但天下还是曹氏的。”
“太祖、文帝、明帝三朝恩宠之下,天下忠于曹氏皇族的还有很多人。”
“您应该赶紧带着手下的禁军逃往许昌,号令天下兵马勤王击司马懿!”
甚至桓范信誓旦旦的拍着胸脯道:“我年轻时入太祖幕下,文帝、明帝赏识我,汝父待我如兄弟,范受曹氏之恩,必为曹氏所计。”
“我现在还是魏国的大司农,我可以刷脸和用官印为你们调动粮草!”
然而,曹爽是个没有主见的,一直犹豫不决。
就在这时,司马懿派太尉蒋济、尚书陈泰、侍中许允以及殿中校尉尹大目等人前来劝降:
司马懿他愿意指着洛水发誓,只要曹爽投降,只会削掉他的兵权,却保留其爵位和待遇。
曹爽看见来人,再听司马懿这话立马痛快的投降了。
「历经一千多年来的诸夏政治变局,以现代人的视角来看曹爽傻得可爱,天真的像个孩子。」
「但我们切入当时视角来看呢?」
陈泰,他爹可是陈群,曹魏的文臣元从,汝颖集团的领头羊般的人物,品德与才能天下闻名。
蒋济,曹操后期心腹谋士,四朝老臣,绝对的原始股,对曹魏可谓忠心耿耿。
许允,与夏侯玄、李丰等人是好友,这些人要么是曹叡的玩伴,要么是早年曹丕玩伴的儿子,所以许允的倾向和立场也能一眼看出。
尹大目,曹爽本人的亲信,不必再说了。
既然忠臣和亲信都劝自己了,司马懿又指着洛水发誓。
你说曹爽还需要犹豫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