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我是李世民的人(2/2)
所以,李世民是为了美化他爹,才说:“我爹什么都不知道,当初太原起兵我是主谋,是我撺掇父亲的,我大哥也不知道。”
“都是我逼我爹的,他也是无可奈何啊!”
这样,就把大隋朝唐国公,公爷和世子不是反贼给摘了出去。
他爹李渊就是大隋的忠臣了,当初反隋也只是不得已而为之。
这个才是唐代史书改主谋的真相。
【“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李世民这样一改,他就成了孝子,于是他们老李家忠臣孝子全都占完了。”】
赵飞一脸坏笑,拿起手机噼里啪啦的打字:“我就说了,最孝顺的皇帝就是太宗爷!是吧,李老二?朱老四?”
......
贞观年间
甘露殿里的群臣面面相觑,尽管众人都知道,起兵是老李家一大家子一起造的反,但这个主谋是谁,在当时并不重要。
如果换到如今来讲,大唐已经坐稳了天下之后,谁是主谋就很重要了!
房玄龄欣慰的心底慨叹:陛下长大了,知道主动背锅了,是个大孝子。
谋臣们倒是觉得李世民主动背锅这个事情做的很对,尽管沾点抢功绩的嫌疑,但尽全了孝道。
看到了后面,群臣束手无语,怎么还有温大雅的事儿啊!
老温头贞观三年就没了,升礼部尚书还没捂热乎呢,次年就嘎了。
他弟弟本事也很大,只是刚封郡公次月就嘎了。
一家子算是出尽了力,到了苦尽甘来时候没享几天福。
以至于他俩的哥哥温彦博,至今都没有身受公爵,嚷嚷着让陛下等他死了再追封也不迟。
没办法,俩老弟都是一封公就噶。
杜如晦回神过来:老温死得早,后来肯定掺和不到陛下修主谋的事情。
说不定当时修改主谋时,还有他出力呢!
李世民看到温大雅的名字出现时,不由得怔道:“彦弘......”
天幕上的后人总是说他极度的自信,实际上他的自信正是源于他的实力和年纪。
为什么李世民从来不妒忌臣下呢?
比他强的没他年轻,比他年轻的没他功绩大,绝大部分的又没有他自身本事大。
有什么可妒忌的?
温大雅,就属于追随日久,又年长他三十多岁的臣下。
想到这里,李世民不由得有些伤悲,鼻子抽动:
“一晃不知经年,大雅也离朕而去好久了......”
“陛下,臣下朝之后就去弟弟的遗产里翻翻找找,定然不会让陛下受此委屈!”
大唐皇帝还在感怀,温彦博已经如坐针毡了。
他老温家当时一门三杰,全投注给了李唐,一点都没学诸葛家兵分三路,不就是看好李世民吗?
坏事了啊!
老弟自幼就对史学尤为痴迷,当年陛下让他留守洛阳,其一的原因也是他更懂这些典籍经典的价值。
可温彦博万万没想到,老弟之前一直写写画画做笔记,居然写了一本《大唐创业起居注》!
这不把陛下的老底儿给揭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