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一万英魂,运势之说(2/2)
“嗯。”
虽然觉得有些难以置信,但蔡琰还是选择相信了刘晁。
毕竟刘晁有时候还是比较神秘的,能够一眼看出人的好坏和身份。
当初刘晁阎王点卯,有着一双慧眼的事情,直到现在民间都有所流传。
就在这时,门外却是突然传来典韦的禀报之声。
“主公!刘备前来求见。”
“嗯?让他去书房等我,我这就过去。”
刘晁闻言顿时一愣,他刚刚正想着攒够英魂值,接近刘备从而炼化他的词条,没想到他这么快便送上门来,不由连忙吩咐道。
“是。”
刘晁也知道事情的轻重缓急,等到典韦下去后,便快速起身洗漱。
……
刘备在典韦的带领下来到书房,缓缓推开雕花木门,一股淡淡的墨香与纸张的清爽气息便扑面而来,满室书卷气。
门的墙边,立着数排乌木书架,打磨得光滑的木架上,整齐码放着一摞摞浅黄纸书,书脊处用朱砂工整题着书名字样,在暖光下格外清晰。
这些都是蔡邕毕生收藏的典籍,如今都借着刘晁的造纸术,从笨重的竹简木牍变成了轻便的纸书。
“嗯?玄德来这里有什么要事吗?”
一直待在书房学习的徐庶见状,不由面露诧异的看着刘备问道。
“原来是元直啊,五弟让我来此等候。”
刘备见到有外人,不禁微微皱眉,但还是不失礼数的拱手解释道。
徐庶对刘备显然颇有好感,这几日废寝忘食的研读,也让他感到了一丝疲倦,不由放下书籍,指尖拂过案上未装订的《礼记》,触着细腻的纸页,不禁感叹道:
“从前只知蔡公典籍珍贵,却难想能有今日——主公以造纸术盘活万千典籍,让墨香不再困于竹片,这何止是变‘重’为‘轻’,更是给文脉续了新的生机,实在令人心折!”
刘备闻言,眼中不由闪过一丝不自觉的失望,但还是笑着拱手回应道:
“是啊,五弟之才,确实令人叹服。”
随后又躬身一礼,看向徐庶问道:
“先生遍读书籍,想必是那饱读诗书之人,备有一事想要请教,不知可否?”
“遍读书籍不敢当,玄德公若是有事尽管说,庶知无不言。”
徐庶微微摇头,随即拱手回礼道。
“先生对气运玄学之事,可有了解?”
刘备近日心情困扰,闻言也是直接开门见山的问道。
“略知一二。”
“那你觉得五弟是否懂得此道?”
刘备认真的看向徐庶问道。
“这……庶倒是不敢妄下定论。”
“那这世上可有夺运之法?”
刘备闻言也不强求,继续问道。
“天下事,皆有定数却非一成不变。所谓‘夺运’,不过是世人困于得失、迷于祸福的虚妄念想罢了。”
徐庶见状,顿时便看出了刘备的心不在焉,不由摇头笑道。
“哦?先生可否说的再详细一些?”
刘备闻言不由眼前一亮,随即说道。
“运者,非一物可夺、一术可盗,实乃人之行止、心之所向累积而成——君子修身养德,行仁举义,是为积运;小人贪念作祟,损人利己,是为耗运。
若真有‘夺运’之法,昔年桀纣何以失天下,孔孟何以传千古?
何况天道循环,报应不爽,纵有旁门左道,妄图掠人运势,到头来也只会反噬自身落得个机关算尽、祸及己身的下场。
与其寻那虚无缥缈的‘夺运’之术,不如沉心修己,以善念立身,以正道行事,方是守住自身运势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