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义之所至,生死相随(1/2)
长安。
董卓府上,一众文臣武将齐聚。
“丞相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只是略失小计,便令二虎相争,再无暇顾及三辅之地,当真妙哉!”
“公孙瓒定然以为回途那队甲士,是袁绍所为。”
“没错,在袁绍地界,当然就是袁绍。”
“哈哈哈,兵法之道,实则虚之,虚则实之,算不得什么。”
董卓闻言不由挺着大腹便便,哈哈大笑道。
他能拥有如今地位,自然不是笨蛋,同样有着敏锐的军事判断能力。
挑起幽冀之争,便是他的手笔。
天下谁都未曾想到那队刺杀公孙越,自称董卓麾下的甲士,其实就是董卓所为。
哪怕是袁绍,也没想到会是董卓在背后使坏,还以为是因为冀州初定,公孙瓒借口攻打冀州的自导自演。
“丞相此计甚妙,不过等到二人打出真火来,还可将此事推给并州,使其三家互相猜忌,首尾不能相顾。”
李儒见状,不由再次上前献策道。
“此言有理,刘晁坐拥并州,拥有铁骑精兵数万,乃是吾朝廷头号大敌,定不能让他如此安稳发展,此事便交由文忧前去谋划了。”
“是。”
……
并州。
晋阳城。
“可曾查清公孙越之死的原因?”
刘晁看着面前风尘仆仆的史阿,不由皱眉问道。
“不曾,那队人马在刺杀之后便化作商贩,行踪未知。”
史阿摇了摇头,随即说道。
锦衣卫虽然无孔不入,但是在冀州还是差了不少,只有在中山一带消息比较灵通。
“元直,你怎么看?”
刘晁微微点头,随即看向徐庶问道。
虽然他如今的智力加成,并不比徐庶差多少,但在谋略方面还是有着差距。
谋略高低只是和智力相关,并非相同。
“实则虚之,虚则实之,此事未必就不是董贼所为。
即便不是,主公也可使锦衣卫暗中散布消息,言说找到了董卓派兵前往冀州的踪迹,如此一来,董卓定会被卷入这乱局之中。”
徐庶摇了摇羽扇,随即笑道。
“哈哈哈,我正有此意,此事便交由元直去办,务必要使董卓进入乱局之中。”
刘晁闻言顿时笑道。
如今天下,不只是他,其他占据一方的诸侯也都想着能够保存实力,暗中发育。
不过那些未曾割据的一方的诸侯,显然不会让他们如意。
除此之外,割据益州的益州牧刘焉为保洲自守,不与董卓对抗,便命张鲁、张修攻杀汉中太守苏国,断绝褒斜道,又杀州中大族立威。
犍为太守任岐对其行为产生不满,便与校尉贾龙起兵攻打刘焉。
吴郡孙坚则在养兵蓄锐,对荆州以及袁术地盘虎视眈眈。
曹操则依附袁绍占据兖州东郡之地。
他和袁绍的关系,就如同现在的公孙瓒和刘备。
公孙瓒为了渗透青州,所以有了刘备的平原相。
袁绍为了渗透兖州,同样也就有了东郡太守曹操。
不过相比之下,还是袁绍更占据优势。
毕竟刘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并不属于公孙瓒,而是属于刘晁。
磐河之上。
袁绍屯兵于桥东,公孙瓒于桥西。
“背义之徒,何故卖我?!”
公孙瓒指向袁绍,高声骂道。
“呵呵,韩馥无才,让冀州于我,和你有何关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