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玉可碎不可而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毁其节(1/2)
“查,给我去查,立即遣锦衣卫核心精锐,深入青州,调查明二哥三哥还有大哥的下落。”
刘晁见状,也顾不得再去儿女情长,将目光重新放回了青州。
自从江东之行结束,锦衣卫的核心精锐力量便迎来大幅度提升,都已转化成特殊兵种道卫。
道卫的单兵作战能力极强,甚至还在一般的特殊兵种之上。
哪怕是大规模作战,也非寻常精锐军团可比。
左慈留下的近千道卫降兵,事后也都被孙策以赔礼的形式,交还给了并州,作为处置,从而被锦衣卫彻底吸收。
一般人想要收服这些道卫余孽,是极其困难的。
不过刘晁显然不在其列。
左慈道卫之所以能够发展如此之快,便是因为左慈能以廉价的特殊丹药,定期控制道卫的生死。
身为道卫,其实也叫道兵。
每年都需要定期获得解药才能活命。
而这个解药的制作方法,刘晁自然也从特殊兵种道卫的传承里获得过,因此收降起来根本不费吹灰之力。
如今天下的锦衣卫内部正式人员,已然不下万人,算上编外人员,数量更是要翻上数倍。
如此力量聚集在一起,已经不下于一些弱小诸侯的全部兵力。
但这却只是刘晁的一个情报组织而已。
因此,韩遂忌惮他,联合其他诸侯倒也不全是为了自保,空穴来风。
同样是占据一州之地,自领兖州牧的曹操势力,便远不如他。
这也是曹操选择再次依附袁绍,助其一举夺下青州大部分地区的根本原因。
与此同时。
兖州境内。
曹操得到汉献帝东归北逃消息,顿时召集群臣商议,想要借机迎奉献帝。
其麾下文臣武将纷纷反对。
唯有荀彧力排众议,以史为鉴,言晋文公纳周襄王、汉高祖为义帝发丧而获天下人心的典故劝说曹操。
还点明了曹操之志。
言说此时奉迎天子乃是顺应民意、收服豪杰、招揽人才的大德之举,若错过时机等诸侯生出异心,再行动就晚了。
这番话也彻底打消了曹操的犹豫。
立即亲率大军前往洛阳,迎献帝,挟天子以令诸侯,同时决定迁都许昌。
许昌位于豫州颍川郡,与兖州领土直接接壤。
这种地理衔接让曹操能快速调动兖州的兵力、粮草支援颍川,也能以颍川为跳板向豫州其他区域扩张。
从而形成“兖州为根基、颍川为前沿”的联动格局。
随后曹操被封为大将军,借天子名义发号施令,获得政治上的优势地位。
迁都过程中,曹操巧遇从青州一路杀出护送着刘备家眷的关羽残兵。
作为使刘关张战败的罪魁祸首之一,曹操自然不会轻易放关羽离开,立即暂停迁都事宜,亲自派大军围剿,将关羽围困在一处陡峭的山坡之上。
关羽面色潮红,疲惫地带领残兵,驻守高地,山坡之下则是一望无际的曹兵。
“五弟,关羽有负众望,未能继续拖延袁绍统一青州的步伐。
大哥,只要某还有一口气在,便绝不会让二位嫂夫人受到伤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