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谁说老子不接单(1/2)
天边那抹鱼肚白,被他一寸寸,擦进了保温箱黑色的镜面里。
那曾经倒映出无数绝望面孔的屏幕,此刻只剩下黎明脆弱的微光,和陈三皮自己那张看不清表情的脸。
他没有试图重启那个已经面目全非的系统。
他只是从口袋里摸出一卷细密的铜线,像外科医生缝合伤口一样,将箱体上那道狰狞的裂缝一圈一圈地缠绕起来。
冰冷的金属丝勒进塑料外壳,形成一道丑陋却坚固的疤。
这不再是神器,也不是囚笼,它只是一个箱子,一个他赖以为生的工具。
做完这一切,他从路边捡了块被压扁的纸板,用半截记号笔,一笔一划地写下了一张新的菜单。
字迹歪歪扭扭,却带着一股不容置喙的决绝。
【初灶饭馆,随缘接单】
一、没人记得的饭。
二、不敢吃的饭。
三、来不及吃的饭。
菜单下方,还有一行更小的字,像一句自嘲的注脚:“不救赎,不超度,就送个热乎的。”
他将这张简陋的“招牌”贴在保温箱的侧面,然后跨上电驴,沉默地汇入城市早高峰的车流。
他像一颗逆流而上的沙砾,渺小,却顽固得硌人。
几十公里外,一栋可以俯瞰整个城市夜景的高层公寓里,司空玥站在巨大的落地窗前,静静地看着这一切。
她面前的桌上,放着一台连接着无数传感器的笔记本电脑,屏幕上,代表着“野灶”的红色光点,正以一种缓慢但稳定的速度,一个接一个地熄灭。
昨夜,在横县马山村,当陈三皮的小摊前那个女孩放下碗筷转身离去时,司空玥手中的青铜汤匙不再灼热,反而渗出了一丝若有若无的暖意。
那是一种冰冷秩序被另一种更底层的、更温暖的规则所认可的奇妙共鸣。
她明白了陈三皮的选择。
他没有去堵决堤的洪水,而是选择去安抚河床下那些躁动的灵魂。
她不再试图用家族的秘术去封印或扑灭那些“野灶”。
她从一个秘密的培养皿中,取出了那株在“饭神”初灶灰烬里重新发芽的“黑稻”新苗。
它的根系,已经不再是单纯的植物纤维,而是一种闪烁着银色微光的、类似神经网络的奇异结构。
司空玥将这些新生根系与她所掌握的“银脉”能量小心翼翼地编织在一起,构建了一张覆盖整个南海礁盘,并以此为基点辐射全国的“静默网”。
这张网不会阻止火焰燃烧,它只会像一个精密的调音师,默默标记每一个“野灶”的能量波动频率。
当某处火焰的波动从单纯的“释放”执念,转变为具有攻击性的“索取”时,这张网就会引动现实世界最基本的力量——潮汐、气压、水汽——用最温柔的方式,轻轻压制那过界的火势。
她在自己的研究笔记上,用那支古老的钢笔写下新的一页:“我们曾恐惧鬼神,畏惧那些来自里世界的未知。现在才逐渐清晰,最可怕的灾厄,源自人心不肯放手的那份执念。火本身无罪,是点火的人,决定了它是温暖还是焚烧。”
窗外,那株被接入网络的新芽,已经悄然长出了第二片叶子。
细密的叶脉中,有微弱的光点在缓缓流动,其节奏,竟与远处地平线下的心跳声隐隐同步。
就在司空玥落笔的瞬间,全国广播系统中一段被废弃许久的静默波段,毫无征兆地响起了一阵细微的电流噪音。
噪音持续了三秒,随即转为一种极富节奏感的“滴滴答答”声。
那节奏,熟悉得让某些至今仍在监听这段频率的安宁局老情报员心脏骤停。
是摩斯密码。
是那个早已被确认在数据风暴中彻底消散的“老刀”,留下的最后一道数据残影。
信息很短,却像一道惊雷,劈开了笼罩在所有人头顶的迷雾:
“检测到新型订单响应模式……成功率:未知。风险等级:未知。建议:继续干。”
信号仅仅持续了七秒,便彻底归于永恒的沉寂,仿佛从未出现过。
同一时刻,远在地球另一端的巴黎,昏暗潮湿的地下墓穴深处,一个全身由森白骨骸拼凑而成的“骷髅厨师”,正用它骨节分明的手指,将一份刚刚煎好的、滋滋冒油的牛排从一口悬空的平底锅里,推到一个瑟瑟发抖的流浪汉面前。
流浪汉的脚边,放着一个与陈三皮同款、但更为破旧的保温箱。
箱子的屏幕闪烁了一下,跳出一行谁也看不懂的法文提示:“本次配送由匿名骑手完成。”
而此刻的陈三皮,正行驶在通往北方矿区的国道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