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禁睡区 > 第210章 今儿这锅归谁掌勺

第210章 今儿这锅归谁掌勺(2/2)

目录

一名资深的战略顾问站了起来,嘴角带着毫不掩饰的讥讽:“司空顾问,你的理论很动听,但也很天真。你所谓的‘信任链’,由谁来维护?没有总局的统一调度,没有明确的奖惩机制,谁来做那些又脏又累的活?谁愿意在寒冬的凌晨四点起来淘米?谁又愿意带病为大家切菜?人性,是经不起考验的。”

面对诘问,司空玥没有辩驳。

她只是沉默地拿起了手机,点开了一个加密的应用,将其投屏到大屏幕上。

一张张照片,开始在屏幕上滚动。

第一张,拍摄于凌晨四点,一个戴着厚厚手套的中年女人,正在冰冷的水龙头下淘洗着几大盆米,她的脸在昏暗的灯光下显得疲惫,但眼神专注。

第二张,一个年轻男人,脸色苍白,明显在发烧,却依旧在案板前仔细地切着菜,旁边放着一杯冒着热气的药。

第三张,几个孩子,正笨拙地将捡来的木柴抱进灶膛。

二十多个来自全国不同基层站点的照片,每一张都平淡无奇,却又震撼人心。

更重要的是,每一张照片

“今天轮到我家掌勺。”

没人知道是谁最先发起了这张无形的轮值表,但它显然已经在民间悄然运行了超过三个月。

那名顾问的脸色由红转白,最终颓然坐下,一言不发。

会议在一种诡异的沉默中结束。

当晚,雷雨交加,研究所整栋大楼意外断电,陷入一片黑暗。

应急电源也似乎受到了某种干扰,迟迟无法启动。

司空玥没有惊慌,她独自守在实验室里,守在那口安静的铝锅旁。

闪电划破夜空,映亮了锅内积存的、那层薄薄的雨水。

水面上,竟缓缓浮现出一个模糊的人脸轮廓,五官依稀是陈三皮的模样。

他的嘴唇在开合,却没有发出任何声音。

司空玥静静地看着他,从口袋里取出那支老式录音笔,放在了锅沿上,然后按下了播放键。

磁带安静地转动着。

在空白的“嘶嘶”声中,突兀地传出了一声极轻、仿佛强行压抑的咳嗽。

紧接着,一个带着几分沙哑、却依旧难掩其懒散的调侃语气响起:

“哟,还真开会讲我这口锅的事儿?”

司空玥的眼眶瞬间滚烫,她却强迫自己没有移开视线,对着水面那张模糊的脸,用同样平静的语气低声回应:“讲的是大家的锅。你那套‘完成订单给奖励’的老规矩,早就过时,该扔了。”

水面上的那张脸,嘴角似乎微微向上扬了一下,勾出一个熟悉的、释然的弧度。

下一秒,随着一阵微风吹入,人影如烟般溃散,再无踪迹。

黎明时分,雨过天晴。

司空玥抱着那口洗刷干净的铝锅,一步步登上了这座城市最高的一座废弃烟囱。

她将锅稳稳地放置在烟囱顶端的风口,锅口朝天。

风从高空吹过,带动着锅盖,发出一连串清脆的、如同风铃般的轻响。

她对着绚烂的朝阳,举起了手中的录音笔,按下了最后一次播放。

一段清晰可辨的声音,乘着风,传向四面八方。

“今儿这锅,你们自己看着。”

话音落下的瞬间,铝锅本身发出一阵剧烈的、高频的震动。

附着在锅体外壁的、最后一点顽固的积尘与锈迹,簌簌而下。

在锅底的正中央,露出了一行从未被人注意过的、用针线绣上去的、几乎已融入金属纹理的小字。

那不是陈三皮的笔迹,而是一种更温柔、更古老的针法。

是他的母亲,在他离家打工前,绣在锅垫上的家训。

火要旺,心要实,饭要留给晚归的人。

锅身的震动停止了。

它在风中缓缓转动了一圈,仿佛在巡视这座苏醒的城市,然后稳稳地停下,锅口正对着东方,从此再不移动。

从那一天起,每逢黄昏,城市里总有一些下班的路人,会习惯性地抬头,望一眼天际线尽头那口沉默的、仿佛承接了晚霞的朝天之锅。

然后,他们会加快脚步回家,拧开阀门,点亮自家的炉灶。

春分仪式后的第七日,夜幕刚刚降临。

安宁管理总局的最高警报,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频率,凄厉地响彻了全球所有分部的地下深处。

警报的原因只有一行字,血红地烙印在每一块监控屏幕上:

“里世界……正在‘入睡’。”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