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火不烧庙,只暖锅(2/2)
好孩。
燎原之火,已成定局。
从西北废弃矿区升起的那道乳白色光脉,像一条苏醒的巨龙,沿着大地深处的脉络,将自己的搏动输送到了这个国度的每一个角落。
支教老师组织的“共享灶坛”仪式,在周边村落引发了惊人的连锁效应。
人们自发地挖出祖辈埋在地下的灶砖,重建起一座座早已废弃的土灶。
当夜,三个村落,数百人围坐在新垒的灶坛四周,没有人说话,只是在心里默念着那句简单朴素的祝祷:“愿无人饿卧街头。”
午夜降临,淡蓝色的光晕再次从地面升起,将每个人的脸庞映照得如同琉璃。
半空中,无数模糊的身影浮现,那是历史上所有因饥荒而亡的普通人,是那些被遗忘在故纸堆里的名字。
没有一张面孔是清晰的,也没有一声哭嚎与怨怼。
只有呼吸。
整齐划一的,深沉而悠长的呼吸声。
那声音与西北老妇的童谣同步,与周伯的心跳同步,与此刻无数灶膛里火焰的脉动同步。
人群中,一个满脸褶皱的老农突然双膝跪地,浑浊的泪水奔涌而出,他指着空中那些虚无的剪影,嚎啕大哭:“爹……那是我爹啊!他当年断气的时候,就是这么喘的……我听过,我听过啊!”
安宁管理总局,最高级别的闭门会议已经持续了六个小时。
气氛压抑得如同凝固的水泥。
技术部门的负责人满头大汗,声音嘶哑地汇报着:“……封锁彻底失败。所有监控录像中,关于‘灶火自燃’的图像数据都无法被根除。一旦从服务器端删除,它们会在72小时内,从所有观看过该录像的本地终端设备上自动恢复,并且……并且会附带一段无声的动态水印。”
他顿了顿,将那段水印投射到巨幕上。
画面里,是一个模糊的人影,正对着镜头,用口型无声地说着一句话。
唇语专家给出的解读是:你不是一个人在等火。
会议室里一片死寂。
角落里,一名负责档案管理的研究员,悄悄调出了自己私下备份的,关于“幽冥食录”持有者陈三皮的最后一份档案。
他看着屏幕上,陈三皮信号消失前最后一秒记录下的脑波频率图,又抬头看了看大屏幕上实时滚动的、从全国各地采集到的“集体呼吸韵律”波形图。
两条曲线,宛如镜面倒影,完美吻合。
他摘下眼镜,用只有自己能听见的声音喃喃自语:“我们以为他在给鬼神送外卖……错了,全都错了……”
“他一直在喂活人。”
深夜,城市边缘,那栋即将被拆除的筒子楼里。
周伯在一阵温暖中悠悠醒来。
他没有感觉到中风后遗症的麻木与剧痛,只觉得浑身懒洋洋的,像泡了个热水澡。
他虚弱地转过头,望向窗外。
对面那栋楼的楼顶上,几个年轻人正围着一只大铁锅煮面。
锅底的火焰不是红色或黄色,而是一种幽深的蓝色,火苗跳跃间,隐约能看出一个俯身吹气的轮廓。
周伯浑浊的眼睛里,忽然闪过一丝亮光。
他想起了自己年轻时在粮站打工的日子。
那时候,墙上总是贴着一张女干部写的标语,字迹娟秀却有力:“人人吃饱,才是太平。”
他挣扎着,颤巍巍地爬下床,摸索着走进自己那小小的厨房。
他从米袋里,淘出了最后一把米,倒进那口铮亮的铁锅里,加上水。
就在他盖上锅盖的瞬间。
早已冰冷的灶心深处,那层薄薄的灰烬,竟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搅动,自行翻滚着,聚拢成形。
几个由炭灰组成的字,清晰地显现出来。
“火种,续上了。”
话音未落。
“噗”、“噗”、“噗”……
整栋筒子楼,十余户人家,无论新旧,无论是否在使用,所有的灶台都在同一时刻,冒出了一缕笔直的、灰白色的炊烟。
无需点火,烟自升腾。
与此同时,在一个无人能见的维度,那本悬浮于陈三皮意识核心的“幽冥食录”,在沉寂了许久之后,突然疯狂地翻动起来。
一页页由光芒构成的订单记录急速掠过,仿佛在进行着某种底层逻辑的自检与覆盖。
最终,书页停在一片空白之上。
系统的光芒,那冰冷而绝对的蓝色,开始剧烈地闪烁,像一颗濒临崩溃的数字心脏。
一道前所未有的警报,在虚无中发出了第一声裂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