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5章 饭香是往回走的路(1/2)
第三日清晨,破晓的微光还未刺穿笼罩城市的薄雾,江心岛上那口陷入死寂的铁锅,终于有了新的动静。
并非热气,也不是声响。
而是一缕味道。
一缕极淡、极细微的焦米味,仿佛从锅底最深处的锈迹中被艰难地榨出,顺着江面的晨风,如同一条无形的、拥有体温的河流,悄无声息地飘入了城市。
它自东向西,贴地而行,蜿蜒着穿过空旷的街道,钻入每一条苏醒的巷弄。
第一个闻到它的是一名环卫工。
他正清扫着昨夜的落叶,扫帚的动作忽然一滞,鼻子用力嗅了嗅,浑浊的“这味儿……”他停下动作,喃喃自语,“像我妈……小时候她总忘了关火,锅巴都烧黑了……”
紧接着,是街角的幼儿园。
早到的孩子们正排队量体温,忽然间,几十个孩子像被按下了暂停键,不约而同地仰起小脸,齐刷刷地望向天空。
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女孩奶声奶气地说:“送饭叔叔回来了。”
一石激起千层浪。
孩子们叽叽喳喳地附和起来,仿佛那是一个他们烂熟于心的事实。
老师们面面相觑,试图用“那是谁家早饭烧糊了”来解释,却发现自己的喉咙也莫名有些发紧。
安宁管理总局的监控中心,警报并未响起。
没有任何可见的能量波动,没有任何灵异污染指数的异常。
城市的脉搏平稳如常。
然而,当一名技术员切换到红外热成像模式时,屏幕上的画面让他猛地从椅子上站了起来。
一条狭窄、曲折的暖色带,正在城市的冷色调背景上缓缓移动。
它的轨迹,与那股无法被仪器捕捉的焦米味完全重合。
技术员将探针锁定在那条轨迹上,一串数字在屏幕上弹出,稳定得令人心悸:36.8c。
不多不少,恰似一个活人的体温。
林小树的残影,正被这股熟悉的味道牵引着,身不由己地向前飘荡。
他感觉自己像一片被气流裹挟的羽毛,没有重量,也没有方向,只能随着这股源于自身、又已不属于自己的气息,在人间做最后一次巡游。
他在一家早餐铺外停下。
铺子里的老板娘正忙碌地将一个个面团送入烤炉。
在完成一批后,她习惯性地又捏起一小团生面,看也不看,反手塞进了炉膛下方的炉缝里。
火焰一舔,生面瞬间焦黑,散发出与空中那股气息同源的味道。
那是她三年前在“守温点”值夜时,为了给那些看不见的“食客”留一口,而强行养成的习惯。
如今,这习惯已化为本能,无需思考,无需理由。
林小树那虚幻的手指,试图去触碰一下女人布满烫伤的手背。
他想告诉她,够了,已经够了。
指尖毫无悬念地穿透而过。
可就在他“触碰”的刹那,老板娘的动作猛地一僵。
她缓缓抬起头,望向灰蒙蒙的天空,眼神空洞,仿佛在透过时空看着什么。
“你们……都吃上了吗?”她轻声问,声音带着一丝自己都未察变的哭腔。
一滴滚烫的泪,毫无征兆地从她眼角滑落,砸在滚烫的炉沿上,“滋”的一声,蒸发成一缕白烟。
她不知道自己为何而哭,只是昨夜的梦境,此刻无比清晰地浮现在脑海——梦里,一群穿着蓝色工装的人围着一口大锅吃饭,烟火缭绕,看不清脸,只有一个背影,特别瘦,仿佛风一吹就会倒。
林小树的残影微微颤抖,他无法回应,只能被那股焦香继续拉扯着,飘向下一个目的地。
筒子楼旧址,市民广场。
那座名为“共食”的抽象雕塑下,终年不干的浅浅水洼,此刻已彻底干涸,连一丝湿痕都未留下。
取而代之的,是雕塑主体那口倒扣的铁锅内部,竟凭空浮现出了一层薄薄的、焦黄的锅巴。
一股独属于三十年前老式煤炉的烟火气,混杂着铁锈的味道,从锅巴上传来,让周围的空气都变得厚重。
一位白发苍苍的主妇,正带着她的小孙子来此“祭拜”。
这是城市里许多老人的新习惯,他们相信这里有某种安宁人心的力量。
“奶奶,奶奶看!锅里的字在动!”孩子指着铁锅的内壁,兴奋地大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