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筷子朝东,是因为太阳也往那儿升(1/2)
七日之后。
北方的风带着铁锈的味道。
陈三皮穿过一道早已被岁月腐蚀得只剩下骨架的铁丝网,脚下碎裂的水泥块发出空洞的脆响。
这里是那枚“燃烧工牌”徽记所指向的终点——一座代号“摇篮”的废弃工业城市。
几十年前,它是这个国家钢铁心脏的一部分,如今,只剩下庞大的钢铁骸骨,在禁睡时代的寒风中沉默地矗立。
这里也曾是安宁管理总局最机密的实验区之一,地下深处,埋葬着数十台巨型AI主脑。
它们曾夜以继日地运算,试图解析、复制、乃至控制“食食共鸣”这一新兴的超自然现象,但最终,所有努力都以一场灾难性的数据溢出而告终。
此地,被判定为彻底的“逻辑死亡区”。
陈三皮的目标很明确。
他绕过坍塌的冶炼车间,走向城市中央那座最为醒目的冷却塔。
它的轮廓如同一尊沉默的灰色巨人,凝视着铅灰色的天空。
塔底,安放着一口巨大的铸铁锅。
它就是当年实验的核心装置,一个试图用数学模型与量子纠缠模拟“群体投喂”的荒唐造物。
锅体上凝固着铁锈与尘埃的混合物,看上去像风干的血痂。
锅的内壁,刻满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文明符号:一边是密密麻麻、肉眼难辨的逻辑公式与二进制代码;另一边则是从古籍中拓印下来的、扭曲诡异的祭祀咒文。
科学与神秘学,曾在这口锅里进行过一场滑稽而绝望的联姻。
这里被官方标记为“无效遗物”,一个彻头彻尾的失败品。
陈三皮在锅前蹲下身,脸上没有任何表情。
他掏出的并非什么法器,只是一捧干结的泥土,来自千里之外的江心岛,那里是林小树魂归之地,也是“共食”契约最初萌芽的地方。
他将泥土细细地、均匀地撒入锅底,动作轻柔,像是在播种。
随即,他从夹克内袋里摸出一张泛黄、折叠得四四方方的纸片——那是他最早的一张订单存根,上面的字迹早已模糊。
他用打火机点燃纸片一角,将其投入锅中。
“呼——”
火焰没有升腾起预想中的橘红色,而是在接触到锅底那层泥土的瞬间,诡异地变成了蓝绿交错的磷火。
幽冷的光焰在布满公式与咒文的锅壁上跳跃,映出陈三皮眼中一抹久违的、审视般的波动。
他不是来复活那个冰冷的“外卖系统”的。他早已不需要它。
他只想知道一件事:当“施食”成为一种如同呼吸般自然的本能,当这种源于善意与思念的秩序彻底去中心化之后,它是否连这片最冰冷、最固执于逻辑的机械坟场,也能被唤醒?
他从背包里拿出一只普通的白色搪瓷碗,盛了半碗白米饭,放在锅边。
米饭的中央,他小心翼翼地嵌入了一枚指甲盖大小、烧得焦黑的饭团——那是林小树的母亲,在那座江边小城里,为他煮的最后一顿饭里,锅巴最脆的一块。
做完这一切,他退到十米之外,找了一截断裂的管道坐下,将自己完全融入这片钢铁废墟的阴影里,静静等待。
一夜无话。
风是唯一的声响,卷着铁屑与沙尘,一遍遍冲刷着冷却塔粗糙的表面。
时间在绝对的死寂中被拉长、碾碎。
锅、碗、饭,都像是与周围的废墟融为一体,变成了永恒的静物。
直到黎明前最黑暗的那一刻。
“咔。”
一声极其轻微、像是生锈锁扣终于被挣脱的金属脆响,从锅底传来。
陈三皮猛地睁开眼,目光如刀,瞬间锁定那口大锅。
他没有立刻起身,而是又等了足足一分钟,确认再无任何动静后,才缓缓走上前去。
锅边的搪瓷碗依旧静置,位置分毫不差。
但碗里的米饭,凭空少了近三分之一。
不是被动物叼走的那种凌乱,而是像被一只看不见的勺子,从中间工整地挖去了一块。
更诡异的是,米饭表面那层因冷凝而析出的薄薄浮油上,竟缓缓浮现出一行模糊的字迹。
那字迹并非由任何墨水或颜料构成,而是由更细微的油珠排列而成,仿佛是水面上的涟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