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隐藏的雷区(2/2)
她瘫坐在椅子上,感觉浑身乏力。
说不说?
说,她可能会成为众矢之的,被打上“杞人忧天”、“阻碍项目”的标签。顾言琛会怎么看她?会不会觉得她能力不足,或者是在借题发挥?他刚刚才因为她之前的风险提示而……虽然没有表扬,但至少默认了她的价值。这一次,她还要去触这个霉头吗?
不说,万一呢?万一这颗雷在未来爆炸了呢?到时候,不仅仅是公司利益受损,她作为业务接口人,是否也要承担失察的责任?更重要的是,她的职业操守和良心,能允许她明知存在隐患却视而不见吗?
脑海里仿佛有两个小人在激烈地打架。
一个声音在说:“林小溪,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法务都说风险概率不高了,你何必出这个头?顾言琛是什么人?他既然敢用‘数海科技’,肯定有他的考量。你贸然提出质疑,只会让他觉得你不堪大用,甚至……讨厌你。”
另一个声音却在呐喊:“你的职责是什么?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粉饰太平!如果因为怕担责任就隐瞒风险,那和渎职有什么区别?顾言琛要的是一个能帮他扫清障碍的下属,还是一个唯唯诺诺的应声虫?”
她想起顾言琛那双仿佛能洞悉一切的眼睛,想起他在会议上冷硬却精准的提问,想起他邮件里那些不容置疑的要求。他会希望她隐瞒吗?
不,他不会。
他或许严苛,或许不近人情,但他要的是结果,是万无一失。任何潜在的风险,在他那里都是必须清除的障碍。
这个认知,像一道微弱的光,穿透了她内心的迷茫和恐惧。
她重新坐直身体,打开了周报的文档。手指在键盘上悬停片刻,然后开始敲击。她用极其客观、谨慎的措辞,描述了在最终合同确认环节发现的关于“datapool”数据源的潜在授权风险,引用了查证到的相关报道和学术观点,并附上了她连夜整理的风险评估摘要和一份建议与“数海科技”就此条款进行进一步澄清、或者准备备选技术方案的简要建议。
她写得极其认真,每一个用词都反复斟酌,确保既清晰表达了风险,又不会显得过于危言耸听或带有个人情绪。
写完最后一句,她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不管结果如何,她做了她认为对的事情。
点击“发送”键,将周报提交给顾言琛和项目组核心成员。
窗外,天色已经蒙蒙亮,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即将过去。
而她不知道的是,几乎在她邮件发送成功的同一时刻,总裁办公室的电脑屏幕上,弹出了新邮件提示音。彻夜未眠、正在审阅另一份并购案的顾言琛,几乎是立刻就点开了那封来自“林小溪”的周报。
他快速浏览着内容,当看到关于“datapool”风险提示的部分时,他的眼神骤然变得锐利无比,原本靠在椅背上的身体也不自觉地微微前倾。他看得比任何部分都仔细,目光在那几行谨慎却坚定的文字上停留了许久。
他没有立刻回复。
而是拿起内线电话,拨通了一个号码,声音在寂静的凌晨显得格外低沉清晰:
“赵磊,立刻联系金杜律师事务所的王律师,让他组织最好的知识产权和数据合规团队,我要在上午九点前,看到对‘数海科技’与‘datapool’数据关联性的最深度法律风险评估报告,不计成本。”
“另外,通知‘数海科技’,原定今天上午的合同签署会议暂时推迟,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放下电话,他的目光再次落回电脑屏幕上那封邮件,发件人“林小溪”的名字,在微亮的晨光中,显得格外清晰。
林小溪在晨曦中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公寓,内心充满不确定的忐忑。而城市的另一端,顾言琛站在办公室的落地窗前,望着渐渐苏醒的城市,眼神深沉难辨。他手中握着的手机屏幕上,赫然是林小溪那份周报的页面。他低声自语,声音里带着一丝难以察觉的复杂情绪:“果然……还是这么敏锐,也还是这么……不怕死。”这颗她亲手点燃的、关于风险的星火,究竟会引发怎样的燎原之势,无人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