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渣男从良记 > 第24章 读心暴君?不,我是中兴明主6

第24章 读心暴君?不,我是中兴明主6(2/2)

目录

相比其他几位资质平庸或年纪更小的皇子,荣瑄无疑是最合适的储君人选。

册封大典隆重举行。看着身着太子冠服、举止日益沉稳的荣瑄,荣晖心中感慨万千。这个孩子,是他为大燕未来选定的守护者,倾注了他无数心血。

此举在朝野间再次引起了细微的涟漪,但很快便平息下去。原因无他,陛下登基至今,后宫妃嫔虽不少,却始终未有皇子诞生国本空虚已久,早已是朝臣们私下忧虑的大事。

如今陛下择贤明之弟立为储君,既是无奈之举,亦是明智之选,总好过帝位空悬或落入庸碌之子手中。

荣瑄本人更是诚惶诚恐。在正式受封后,他于东宫书房内向荣晖长跪不起:“皇兄正值春秋鼎盛,何须急于立储?且臣弟年幼德薄,恐负皇兄重托,天下厚望!”

荣晖扶起他,语气深沉而真挚:“瑄弟,社稷之重,非朕一人可承。朕的身体,朕自己清楚。你秉性仁厚,勤学善思,更难得的是有一颗体恤民情之心。这些年朕将你带在身边,悉心教导,便是存了此意。

大燕的未来,需要一位如你这般的守成之君,延续这中兴之业,而非一个开拓之君。你,莫要推辞,更莫要让朕失望。”

这番话既是肯定,也是巨大的压力。荣瑄看着皇兄眼中不容置疑的信任和深切的期望,心中激荡,再次重重叩首:“臣弟……定当竭尽所能,努力学习政事,修身养德,绝不辜负皇兄今日之托!”

从此,荣瑄搬入东宫,开始以储君的身份更深入地参与朝政。荣晖给予他更大的权限,允许他阅览更多奏章,甚至开始让他独立处理一些不太紧要的政务,事后亲自批阅指点。

朝臣们也逐渐适应并接受了这位年轻的皇太弟。他们发现,瑄亲王虽年轻,却异常沉稳,不好虚言,处理事务条理清晰,且总能考虑到民生疾苦,颇有陛下之风。

国内方定,边塞又起烽烟。这一次,不是北狄,而是西边的吐蕃。

吐蕃赞普听闻大燕皇帝近年专注于内政和对付北狄,认为西线有机可乘,纠结各部,陈兵边境,不断挑衅,侵扰大燕藩属,试探大燕反应。

边境军报雪片般飞入京城。朝堂之上,再次就是战是和争论起来。

主和派认为:吐蕃不同于北狄,其地高苦寒,出兵征讨耗费巨大,且难以毕其功于一役,不如遣使安抚,许以金帛,让其自退。

主战派则以军方为代表,认为:吐蕃狼子野心,若示弱,其必得寸进尺,必须予以迎头痛击,方能保西境长久安宁。

荣晖高坐龙椅,听着争论,心中已有决断。通过读心术,他能清晰分辨出哪些主和派是真心担忧国力,哪些则是怯战或甚至暗中与吐蕃有勾结,企图贩卖军粮物资牟利。

这时,一位老臣出列,声音洪亮而坚定:“陛下!老臣愿往!”

众人望去,竟是镇北侯萧震!

萧震抱拳道:“陛下!北狄经上次重创,数年之内无力南犯。西陲之事,老臣愿为陛下分忧!吐蕃虽据险而守,然其各部并非铁板一块,内部矛盾重重。老臣请率一军西征,不需朝廷太多兵马粮草,只需精兵五万,以雷霆之势击其一部,挫其锐气,再辅以离间之策,必可使其内乱自生,不敢再窥视我大燕!”

他虽年事已高,但豪气不减当年,眼中闪烁着求战的光芒。【陛下待我恩重,正当此时报效!且西陲地形,老夫早年也曾征战过,并非全然陌生。】

荣晖看着这位忠心耿耿的老将,心中感动,却也有一丝担忧其年迈。但他深知,萧震是目前最合适的人选,其威名足以震慑吐蕃,其经验亦能应对复杂局面。

“老将军忠勇可嘉!”荣晖赞道,随即看向兵部和户部官员,“粮草军械,可能保障?”

得到肯定答复后,荣晖不再犹豫:“好!朕准奏!加封镇北侯萧震为征西大将军,总揽对吐蕃战事!望老将军再建奇功,扬我国威!”

“老臣领旨!必不负陛下所托!”萧震声若洪钟。

西征大军筹备期间,荣晖再次想到了苏妙。吐蕃地处高原,地形复杂,气候恶劣,行军作战困难重重。或许,她能提供一些意想不到的帮助?

不是他不愿意自己亲自上,而是早在进入这个小说衍生世界的时候就已经被限制,毕竟一个世界有两个穿越者漏洞这种事情,世界意识肯定是不同意的。

他召见了苏妙。此时的苏妙,经历了工部的磨练和农业试验的挫折,气质沉稳了许多,不再是最初那个咋咋呼呼的穿越女。

“苏博士,”荣晖沿用着她的官职称呼,以示尊重,“征西大军不日即将开拔。吐蕃之地,山高路远,气候殊异。你来自海外,见识广博,可知有何方法或器物,能助我军克服险阻,或提升战力?”

苏妙闻言,认真思索起来。【高原反应……缺氧……保暖……后勤运输……】她努力回忆着地理和历史知识,以及看过的零星军事纪录片。

“回陛下,”她谨慎地组织语言,“臣听闻吐蕃地势极高,空气稀薄,初至者易生……头晕气短、乏力之症,谓之‘高原反应’。大军行进,需缓慢适应,且需注意保暖,尤其夜间极寒。饮食需充足,最好能多食……肉干、乳酪等高热量之物。”

这些基础信息,其实大燕边军也有经验,但从苏妙口中系统说出,仍让荣晖觉得有价值。他示意她继续。

苏妙想了想,又道:“至于器物……臣曾闻海外有一种名为‘望远镜’之物,可将远处景物拉近观看,用于军中了望、侦查,或有奇效。其原理似是透过特殊打磨的琉璃镜片……但具体制作,臣并不精通,需工匠反复试验。”

“望远镜?”荣晖眼中精光一闪!这可是真正的利器!“你可能画出大致图形或描述其构造?”

苏妙尽力回忆,在纸上画出了双筒望远镜的粗略外形,并解释了大概需要凸透镜和凹透镜组合的原理。“但琉璃打磨极其困难,要达到所需曲度和平滑度,恐怕……”

“无妨!有此方向即可!”荣晖大喜,“朕即刻命将作监抽调最好琉璃匠人,全力试制!若能成,你又是大功一件!”

很快,一个由优秀琉璃匠人和巧手工匠组成的“光学研究小组”在将作监成立,由苏妙提供理论指导,开始艰难地摸索望远镜的制造。虽然短期内难以成功,但却为大燕的军事技术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此外,苏妙还根据模糊印象,提出了“压缩干粮”(将炒面、肉粉、油膏混合压实)的概念,以减轻后勤压力;以及改进帐篷保暖性等建议。这些想法虽粗糙,却给了工部和军器监新的思路。

荣晖发现,苏妙只要引导得当,给予足够的资源支持,这个时代的能工巧匠们,就有可能将这些概念变为现实。

征西大军在萧震的率领下,一路西进。老将军用兵老辣,并不急于求成,而是稳扎稳打,一边让军队适应高原环境,一边利用小股精锐不断袭扰吐蕃补给线,并派出大量细作散播谣言,离间吐蕃各部。

果然,吐蕃联军看似声势浩大,实则内部各怀鬼胎。在萧震的军事压力和离间计下,很快产生内讧。萧震抓住战机,集中优势兵力,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突袭了叫嚣最凶的吐蕃一部主力,大获全胜!

此战斩首数千,俘获无数,极大地打击了吐蕃的嚣张气焰。其余部落见势不妙,纷纷退缩自保,再不敢轻易南下。

萧震见好就收,并未深入不毛之地穷追猛打,而是在边境重要隘口加固工事,留下部分兵力驻守后,便凯旋班师。

此次西征,用时不到一年,耗费远低于预期,却成功打击了吐蕃气焰,稳定了两部边境,再次彰显了大燕的国威和军事实力。

荣晖亲自出城迎接得胜归来的老将军。看着风尘仆仆却精神矍铄的萧震,他亲自斟酒敬上:“老将军辛苦了!又为朕,为大燕立下不世之功!”

萧震豪迈饮尽,朗声道:“全赖陛下信任,将士用命!老臣幸不辱命!”

荣晖加封萧震为“卫国公”,赏赐极厚,其部下将士亦各有封赏。萧震的声望达到顶峰,但他对荣晖的忠诚却愈发坚定,【陛下雄才大略,待臣以国士,臣必以死相报!】

经此一战,大燕周边环境大为改善。北狄、西蕃皆遭重挫,短时间内不敢再犯。南海诸国更是纷纷遣使来朝,以示恭顺。大燕迎来了自开国以来难得的和平发展时期。

荣晖抓住时机,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内政建设、发展经济和培养皇太弟之中。一个繁荣强盛的大燕,正在缓缓崛起。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