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渣男从良记 > 第53章 富察尔康的崛起4

第53章 富察尔康的崛起4(2/2)

目录

最关键的是,尔康安排了一次巧妙的“偶遇”:让乾隆在御花园“无意中”听到晴儿与科尔沁世子的谈话。世子风度翩翩,谈吐得体,晴儿也表现得体大方,二人相谈甚欢。

乾隆见状,龙颜大悦,当即下旨赐婚。

婚事定下后,尔康又面临一个新的问题:如何处置萧剑?

直接揭发萧剑的身份是最简单的,但尔康不想这么做。一来,这可能会牵连晴儿;二来,他需要选择一个更有利的时机。

机会很快来了。这日尔康得到密报:萧剑计划在晴儿大婚前夕潜入宫中,与她私会。

尔康立即部署人手,在萧剑可能潜入的地方设下埋伏。同时,他故意将这个情报“泄露”给和珅的心腹——他要借和珅之手除掉萧剑,自己则置身事外。

果然,和珅得知后大喜过望,立即派人加强宫禁,准备擒拿“逆贼”。

晴儿大婚前三天的夜晚,萧剑果然试图潜入宫中,被早已埋伏的侍卫当场擒获。

乾隆大怒,亲自审讯。萧剑傲然不跪,承认自己是天地会成员,但否认要挟持格格,只说想见晴儿最后一面。

和珅趁机落井下石:“皇上,此等逆贼,罪该万死!且应彻查他还有哪些同党,是否还有宗室成员与之勾结!”

乾隆面色阴沉,目光扫过在场众人。尔康心知关键时刻到了,出列道:“皇上,臣有本奏。”

“讲。”

尔康从容道:“臣以为,萧剑固然罪该万死,但不宜扩大追究。一来,格格大婚在即,不宜节外生枝;二来,经臣查证,萧剑确是单独行动,并无其他同党接应。”

和珅急道:“尔康大人何以如此肯定?莫非...”

尔康打断他:“和中堂不必怀疑。臣之所以如此肯定,是因为臣早已注意到此人的可疑行径,并派人暗中监视多时。”他呈上一叠文书,“这是臣搜集到的证据,证明萧剑确是天地会逆贼,但此次入宫确是单独行动,并无其他阴谋。”

乾隆翻阅证据,面色稍霁:“尔康用心了。既然如此,就将萧剑就地正法,不必再追究其他。”

“皇上圣明!”尔康叩首,心中暗松一口气。他既除掉了萧剑这个隐患,又避免了牵连晴儿,还在乾隆面前展示了自己的能力和忠诚。

事后,乾隆单独召见尔康,意味深长道:“尔康,这次你处理得很好。既除了逆贼,又保全了皇家颜面。朕没有看错你。”

尔康谦逊道:“臣只是尽本分而已。”

乾隆点头,忽然问:“你觉得永琪近来如何?”

尔康心中一动,知道乾隆又在试探他对立储之事的态度。他谨慎回答:“五阿哥仁孝聪慧,心系百姓,实为皇子楷模。只是...”他故意停顿。

“只是什么?”乾隆追问。

尔康压低声音:“臣斗胆直言,五阿哥似乎过于沉溺儿女私情,近来常与小燕子格格微服出宫,恐有不妥。”

乾隆面色一沉:“朕也有所耳闻。这个永琪,真是越来越不像话了!”

尔康见状,知道时机成熟,便道:“皇上,臣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讲。”

尔康郑重道:“臣以为,五阿哥志不在江山。若强行将他束缚在宫墙之内,反而适得其反。不如...成全他与小燕子格格,让他们远离朝堂纷争,过自己想过的生活。”

乾隆震惊地看着尔康:“你的意思是...让永琪放弃皇子身份?”

尔康跪地:“臣不敢妄议天家事。只是以为,强扭的瓜不甜。皇上圣明,自有决断。”

乾隆沉默良久,终于叹道:“起来吧。你说得对,永琪确实不是合适的储君人选。朕...会考虑的。”

尔康知道,自己又一次做出了正确的选择。支持永琪放弃皇位,不仅符合历史走向,也能赢得乾隆的信任——一个不参与储位之争的臣子,才是皇帝最放心的臣子。

晴儿的大婚如期举行,场面盛大隆重。科尔沁世子一表人才,对晴儿体贴入微,晴儿也渐渐打开了心结,接受了新的生活。

尔康站在观礼人群中,看着晴儿凤冠霞帔的身影,心中感慨万千。这个他从小看着长大的女孩,终于有了一个好的归宿。

婚礼结束后,乾隆宣布了一个重大决定:封五阿哥永琪为荣亲王,赐府另居,准其与小燕子完婚,但明确表示永琪不再考虑立储之事。

朝野哗然,但尔康却知道,这是最好的结局。

然而,就在一切看似圆满解决时,一场突如其来的危机,再次将尔康推到了风口浪尖。

这日尔康正在兵部办公,突然接到急报:缅甸边境发生大规模冲突,清军伤亡惨重!而冲突的起因,竟是一批“大清制式兵器”出现在叛军手中!

更糟糕的是,所有线索都指向一个人——富察尔康!

“不可能!”尔康拍案而起,“我从未私自调运兵器至缅甸!”

但证据确凿:调运兵器的文书上有尔康的签名印信;经手的官员指认是尔康亲自下的命令;甚至还有尔康与缅甸方面“密谋”的信件为证。

显然,这是一个精心设计的陷阱。

消息传开,朝野震动。弹劾尔康的奏折如雪片般飞向养心殿。就连一向支持尔康的傅恒,也暂时保持了沉默。

乾隆震怒,下令将尔康软禁府中,等候审查。

尔康站在书房窗前,望着院中被秋风卷起的落叶,面色凝重。他知道,这是迄今为止最大的危机。对手布局精密,几乎天衣无缝。

但他并没有慌乱。多年官场沉浮,早已让他练就了处变不惊的定力。

“周毅。”尔康唤来亲信。

“大人有何吩咐?”

尔康眼中闪过锐利光芒:“是时候收网了。启动猎鹰计划。”

周毅眼中精光一闪:“嗻!”

猎鹰计划,是尔康早已布下的一步暗棋。他早就料到会有人利用缅甸问题做文章,因此暗中布置了反制措施。

几天后,就在朝中众人以为尔康大势已去时,案情突然发生逆转。

首先是一名关键证人突然翻供,承认自己是受人指使诬陷尔康;接着,调查人员在所谓“密信”上发现了伪造的痕迹;最后,一批真正的密信被匿名送至都察院——信中详细记录了和珅心腹如何勾结缅甸叛军,嫁祸尔康的全过程!

乾隆勃然大怒,下令彻查。结果令人震惊:这一切竟是和珅在幕后主使!他嫉妒尔康圣眷日隆,又不满尔康在缅甸问题上的立场,便设下此计,欲将尔康置于死地。

铁证如山,和珅无从辩驳。乾隆当即下令将和珅革职查办,其党羽也一一落网。

尔康官复原职,乾隆亲自召见安抚:“尔康,这次让你受委屈了。朕没想到和珅如此胆大包天,竟敢诬陷重臣!”

尔康谦逊道:“皇上明察秋毫,还臣清白,臣感激不尽。只是...”他话锋一转,“经此一事,臣觉得缅甸问题仍需重视。那些叛军能如此轻易得到制式兵器,说明边境管理仍有漏洞。”

乾隆点头:“你说得对。有何建议?”

尔康趁机提出一套完整的边境管理改革方案,包括加强边防、严格军械管理、改善与缅甸官方沟通机制等。乾隆大为赞赏,全盘采纳。

危机化解,尔康的声望不降反升。朝中再无人敢小觑这位年轻的兵部尚书。

然而,尔康并没有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他知道,官场沉浮,祸福相依。今日的胜利可能埋下来日的祸根。

他更加勤勉王事,同时注重培养自己的势力。东儿在上书房表现优异,深受师傅们称赞;紫薇也越发有当家主母的风范,在贵妇圈中游刃有余;就连远在科尔沁的晴儿,也时常来信感谢尔康当年的成全。

这日,尔康接到傅恒邀请,前往富察府赴宴。宴席间,傅恒郑重提出:“尔康,如今时机成熟,是时候正式将你这一支重新纳入富察宗谱了。你可愿意?”

尔康心中激动,但表面仍保持平静:“全凭族长做主。”

傅恒满意地点头:“好!三日后正是吉日,我们就在宗祠举行仪式。”

三日后,富察宗祠张灯结彩,宾客云集。在傅恒的主持下,尔康带着紫薇和东儿,在宗亲面前焚香祭祖,正式重归宗族。

“自今日起,富察尔康一脉,重归我富察氏宗谱。”傅恒庄严宣布。

尔康叩首谢恩。他看着身边的紫薇和东儿,心中涌起难以言喻的激动。历经艰辛,他终于完成了身份的根本转变。

然而,就在仪式即将结束时,一个太监匆匆赶来,宣读了乾隆的圣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富察尔康忠勇双全,功在社稷,特加封太子太保,赏三眼花翎,仍兼兵部尚书。其子东儿,聪慧敏慧,特赐名绵德,准入宗室玉牒。钦此!”

全场哗然。赏三眼花翎已是莫大荣宠,让东儿改名绵德、入宗室玉牒更是前所未有之恩典!这意味着东儿将来可能被封为世子,甚至继承王爵!

尔康叩首谢恩,心中却明白,这是乾隆对他的又一次笼络,也是试探。恩宠越重,越需谨慎。

果然,宴席散后,乾隆特意召尔康入宫。

养心殿内,乾隆看似随意地问:“尔康,朕给你的恩典,可还满意?”

尔康恭敬回答:“皇上恩典,天高地厚,臣感激涕零,唯恐才疏德薄,有负圣恩。”

乾隆微笑:“你不必过谦。朕给你这些恩典,是因为你值得。”他话锋一转,“如今永琪已明确不再立储,朕正在考虑立储之事。你以为众皇子中,谁可堪大任?”

尔康心中一震,知道这是最关键的一次试探。他深吸一口气,郑重道:“立储乃国之根本,唯圣心独断。臣以为,无论是哪位皇子,最重要的是能秉承皇上意志,延续大清盛世。臣愚钝,不敢妄议天家事。”

乾隆凝视他良久,忽然大笑:“好个富察尔康!果然始终如一!朕没有看错你!”

尔康心中暗松一口气,知道自己又一次通过了考验。

离开养心殿时,夕阳西下,紫禁城的琉璃瓦上洒满金光。尔康漫步在宫道上,思绪万千。

从福尔康到富察尔康,从额驸到兵部尚书,这一路走来,如履薄冰,步步惊心。但他终究改变了命运,不仅挽救了自己的婚姻和家庭,也为大清江山做出了贡献。

前方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尔康相信,只要坚守本心,谨慎行事,必能开创更加辉煌的未来。

“尔康!”一个熟悉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尔康回头,见紫薇带着东儿——现在应该叫绵德——正站在宫门口等他。夕阳为他们镀上一层金边,温馨而美好。

尔康快步走向妻儿,心中充满温暖与力量。

无论前路还有多少挑战,只要家人相伴,初心不改,他便无所畏惧。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