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孙坚:这波优势在我(2/2)
至于说他‘好谋无断’,好不好谋士颂不知道,但是从刚才袁绍趁着众人气氛到位,当即宣布今天定下盟主之位来看,他还是相当果断的。
因此袁绍后期翻船输给曹操,士颂有理由相信是因为他年纪大了,反应变得迟钝从而没法快速做出正确判断所导致的,曹操年纪大了不也翻了几次船吗?刘备就别说了,一仗把蜀汉家底败了个精光,自己死了倒是一了百了,把诸葛亮给坑惨了。
自古美人叹迟暮,不许英雄见白头啊,有这么几个例子在,士颂决定等他年纪到了就立马退休,坚决不犯他们这些人的错误。
“贤侄,在想什么呢?”见士颂发呆,曹操拍了他一下,出声询问。
士颂回过神,摇了摇头:“没想什么,只是有些恍惚,如今盟主之位已定,与董卓大战的日子不远了,到时候不知会有多少士卒会牺牲。可是只要一想到双方的士卒都是大汉儿郎,没有死在征讨外族的战场上,反而死于同室操戈,心里就忍不住难受。”
说到这里,士颂装出一副悲天悯人的模样,叹气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战端一起,受苦受难的永远都是老百姓啊。”
曹操闻言抬手搭在士颂的肩膀上,正色道:“贤侄,你能把天下百姓的安危装心里,这一点无疑是好的,叔父很是欣慰,但是你需记住,为将者切忌妇人之仁,自古以来,打仗哪有不死人的?只要最后能击败董卓,还朝廷清明,再多的牺牲也是值得的,否则任由董卓这么祸乱朝纲,天下间还不知道要死多少人呢。”
“小子受教,多谢叔父提点。”士颂说着对他行了一礼。
之所以跟曹操说这些,士颂存粹是为了后面吸纳难民做准备,他可是清楚后面会发生什么的,董卓火烧洛阳,把百姓都迁往长安,这一举动不知道会造成多少百姓流离失所。而人口问题在士颂心里一直都是排第一位的,无论是交趾、交州还是东南亚的发展都需要人口。
洛阳人口百万,仓促间根本不可能全部迁移到长安,与其让他们死在迁移途中,士颂觉得还不如自己找准机会截留一部分,能截多少截多少,一万两万不嫌少,十万八万不嫌多,对于人口,士颂绝对是多多益善的。
不过这事也不是他一个人能干成的,毕竟他手里只有三千人马,拼了老命截胡万把人就顶天了,所以到时候还是得拉点人一起干,反正他有钱,大不了花钱买呗,以这些诸侯的尿性,让他们拼命打董卓估计没几个人乐意,但是花钱请他们帮忙截胡点流民,相信会有很多人抢着干的。
至于后面怎么把截胡到的流民弄回交趾,士颂也早就做过预案了,等仗打得差不多了,他就提前派人去跟荆州的世家打招呼,相信只要利益到位,相信他们是不会拒绝帮忙的,总之一句话,能用钱解决的那就不是事。
士颂判断这也是最后一次能大量收拢流民的机会了,等到讨董结束,各路诸侯混战,想再收拢流民估计不太可能了,那些诸侯也不傻,怎么可能允许自己地盘上的人口外流呢?这年头打仗打得就是人口和钱粮,没有人,空有地盘有屁用啊,放那长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