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讨董结束,启程回家(2/2)
......
另一边,士颂和陶谦并驾齐驱,陶谦也问出了差不多的问题:“贤侄,众诸侯中我发现你对曹操格外看重,这是为何?”
士颂也没藏着掖着,咧嘴一笑:“因为我感觉他能成大事!”
陶谦眉头一挑:“就他?将不过兄弟几个,兵马只有五千,在这中原之地都排不上号,他能成大事?”
士颂哈哈大笑:“叔父可不要小瞧他,当年高祖皇帝可就是靠着老家兄弟几个成就大业的。金陵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便化龙,他曹操现在只是在事业低谷而已,只要给他机会发展起来,早晚会吓世人一大跳的。”
陶谦闻言顿时一惊:“你是说曹操有帝王之气?”
士颂摇摇头:“他有没有帝王之气我不好说,但是成为一方霸主的潜力还是有的,怎么样?叔父要不要提前投资一波?”
“贤侄何以见得我会投资他,而不是提前出兵灭了他?”陶谦反问。
“呵呵,如果叔父年轻二十岁或许会有这样的想法,但是现在嘛~”士颂说着看向陶谦:“我要没记错,叔父比我父亲还年长几岁吧?”
说到自己的年龄,陶谦满脸无奈之色:“是啊,老夫今年59了,已是花甲之年,早无争霸之心了,现在就希望能保境安民,不负一方牧守之责。”
“叔父,小侄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通过这几天的接触,士颂觉得陶谦这人还不错,想救他一救。
陶谦无所谓的摆了摆手:“贤侄有什么话就说,老夫都这把年纪了,还有什么接受不了的?”
“嗯~”士颂稍微组织了一下语言,缓缓开口:“徐州北靠青州,西连兖州、豫州,南接扬州,可谓四战之地,境内无险关防守,兼之徐州富庶,一旦被强敌盯上,徐州会很危险,叔父年事已高,到时怕会力有不逮,依我见,不如早退,这样还能安享晚年。”
陶谦闻言沉默了一会儿,旋即叹了口气:“贤侄说的我又何尝不明白,可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我是朝廷亲封的徐州牧,怎能因为有强敌环伺就置麾下百姓于不顾,独自脱身享乐?”
“非也~”士颂摇了摇头:“我劝叔父早退正是为了徐州百姓,如果叔父年轻二十岁,我断不会劝说,可是现在叔父老了,我说句不中听的话,叔父此时牧守徐州就犹如一老人守着一屋子金银财宝,很难不让人觊觎。”
“那又如何,如今徐州人口280万,带甲之士数万,钱粮更是无数,面对外敌也并非全无招架之力。”经过自己治理,对于徐州的实力陶谦还是有点自信的。
士颂耸耸肩:“可是结果又能如何?无非就是多撑一段时间罢了,又无反击之力,遭殃的不还是
“论武将,徐州也就一个臧霸稍微看的过去,可是人家听调不听宣,真要强敌来攻,只要不动他的利益,想必他也不会全力以赴吧?至于本地的那些世家就更不用说了,叔父比我清楚,只要不动他们的利益,他们可不会在乎州牧的位置上坐的是谁。”
陶谦想了想,摇摇头:“贤侄说的话我明白,可还是那句话,我是朝廷亲封的徐州牧,不可能弃百姓于不顾一走了之的。”
“既然叔父已有决议,那我也不再多言了,如果将来不幸被我言中,叔父可让家人来交趾寻我,我必护佑一二。”
见陶谦下定决心,士颂也不打算劝了,对于这种心系百姓的官,他还是挺敬佩的,救不了陶谦的命,庇护一下他的家人也是可以的。
陶谦闻言欣慰的看了士颂一眼,感慨道:“要是我那两个不成器的儿子能如你这般,那该多好啊。”
想到自己的两个儿子,陶谦就一阵脑壳疼,俩兄弟文不成武不就,根本难堪大任,但凡他们能争口气,他也不至于这个年纪了还要劳心劳力瞎折腾。
听到这话,士颂则是一脸黑线,内心腹诽不已:好你个老毕登,老子好心好意想救你一命,你居然占我便宜,想当我爹?等你挂了,我就就把你两个儿子扔吕宋岛去,让他们天天去跟猴子作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