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束修六礼敬师道 稚子启蒙新征程(2/2)
赵文渊并未推辞,这是古礼,象征着师道传承与学生的求学之心。他郑重地接过,放在孔子牌位前,表示已接纳此学生。
接着,便是最重要的环节——拜师。赵夫人端来一个蒲团,放在堂前。
陈彦在母亲的示意下,深吸一口气,走上前,端端正正地跪在蒲团上。在赵文渊温和目光的注视下,他恭恭敬敬地叩了三个头。
叩首毕,陈彦抬起小脸,用清亮的声音按照母亲事先教好的话说道:“学生陈彦,今日拜于先生门下,自当恪守师训,尊师重道,勤奋向学,不负师恩!请先生教诲!”
这一套流程,他做得一丝不苟,神情庄重,看得赵文渊连连点头,眼中满是欣慰。陈家人更是激动不已,张桂娘甚至忍不住偷偷抹了下眼角。
赵文渊上前,亲手将陈彦扶起,肃然道:“既入我门,当以读书明理为先。望你日后勤勉刻苦,修身立德,光大门楣。切记,学海无涯,唯勤是岸。”
“学生谨记老师教诲!”陈彦再次躬身。
礼成之后,赵文渊的脸色更加温和。他让赵修远上前,正式让两个师兄弟再次见礼。他又对陈家人简单说了些教学的规矩,主要便是每日辰时(早上七点到九点)到学,午时末(下午一点左右)放学,需自带午饭。
最后,他取过一套显然是早已准备好的、虽然普通却齐全的笔墨纸砚,递给陈彦:“这套文具,便算是为师给你的见面礼。望你善加利用,写下锦绣文章。”
陈彦双手接过,感觉手中沉甸甸的,不仅是文具的重量,更是期望与责任:“谢老师厚赐!”
拜师仪式至此圆满结束。陈家人再次向赵文渊表达了感激之情,又打扰片刻,便起身告辞。赵先生和赵夫人亲自送他们到门口。
回去的路上,陈家人的兴奋之情达到了顶点。驴车上,大家的话题全都围绕着刚才的仪式、赵先生的风度以及陈彦的表现展开,欢声笑语不断。
到了家,消息早已传开,左邻右舍都过来道喜,院子里热闹非凡。陈满仓脸上放光,应对着众人的祝贺。
待人群稍散,陈满仓将陈延岳叫到跟前,神色严肃地吩咐道:“老三,从明日起,每日接送彦儿去镇上学堂的差事,就交给你了!这是头等大事,不可有半点马虎!必须保证彦儿安安稳稳地去,平平安安地回!可能做到?”
陈延岳把胸脯拍得砰砰响,大声保证:“爹!您就放一百个心!这事包在我身上!保证把您的大孙子、咱们家的文曲星,伺候得妥妥当当!少一根汗毛,您拿我是问!”他那夸张的样子又引得大家一阵哄笑,但谁都听得出他话里的认真。
是夜,陈家特意加了两个菜,虽无大鱼大肉,却吃得格外香甜温馨。就连摇篮里那两个尚在襁褓中的小家伙,似乎也感受到了家中这股欢快祥和的气氛,睁着乌溜溜的大眼睛,不哭不闹,偶尔还咿咿呀呀地挥动着小手,仿佛也在为哥哥高兴。
跳跃的油灯光芒下,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说着,笑着,规划着未来。陈彦看着眼前这一切,手中仿佛还残留着那新笔墨的香气,心中充满了对明日、对知识、对未来的无限向往。
他知道,一段全新的人生旅程,已然正式开始。
------
(第三十八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