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定规立矩谋长远 商铺落成启新篇(2/2)
“第一,是制作肥皂。这需要固定的人手和场地。我建议就在祠堂旁边的空屋设立作坊,挑选十位心思细腻、手脚麻利的婶娘嫂子,由我娘和二婶带头,专门负责制作。制作方法和配方是咱们的根本,必须严格保密!”
说到保密,陈彦的神色格外严肃。
老族长立刻接过话头,声色俱厉地对全场人说道:“都听见了吗?制作肥皂的法子,是咱们陈家沟的命根子!谁要是敢把法子透露出去,不管是无意还是有意,都是我陈氏的罪人!老夫第一个不答应!轻则逐出宗族,重则……哼,打断他的腿!都记住了吗?”
老族长的威严无人敢挑战,众人纷纷凛然应诺,表示绝不外传。
“第二,”陈彦继续道,“是开店筹备。这需要三叔多费心了。您明天就去镇上,寻找合适的铺面。位置最好在集市附近,人流量大,但也不必是正街最贵的铺子,干净整洁,大小合适即可。谈好租金,回来我们再商议。”
陈延岳一听自己又有重任,而且是为开店铺这样的大事奔波,顿时觉得脸上有光,把胸脯拍得砰砰响:“包在我身上!大侄子你放心,三叔我一定找个又便宜又好的铺面!”
“第三,是核算股本。这次咱们全村集资,共襄盛举,账目必须清晰。请族长太爷爷和几位族老做个见证,咱们把各户出的钱粮都登记造册,按出资多少算清楚股份,以后赚了钱,就按股份分红,公平公正。”
对此,大家自然没有意见。当下就在祠堂里,由老族长主持,几位识字的族老执笔,将各户自愿认缴的银钱数目一一登记在册。最后核算下来,全村共集资一百零五两银子。其中,陈彦家因提供了核心技术,并且出了大头,独自出资五十两,占股近一半。其余各户根据家境,出资一两、二两不等,凑足了剩下的五十五两。
令人感动的是,对于陈彦家占股一半,没有任何人提出异议。大家都心知肚明,没有陈彦,就没有这桩生意,他家多占股是天经地义的事。甚至还有族人觉得自家出资少占了便宜,很是不好意思。
各项事宜安排妥当,陈家沟这台新生的“商业机器”开始高效运转起来。
张桂娘和李秀娟带着精心挑选的十位妇人,在祠堂旁的作坊里日夜赶工,严格按照陈彦传授的流程制作肥皂。因为有了第一次的经验,后续的制作越发熟练,肥皂的成色和品质也越来越稳定。
而陈延岳,则精神抖擞地开始了他的“寻铺之旅”。他几乎天天往镇上跑,像个真正的掌柜一样,背着手,在各个街巷间转悠,遇到招租的铺面就进去打听,比较位置、大小、租金。他不再是那个莽撞的乡下汉子,而是学会了察言观色,跟牙行(古代房产中介)打交道,讨价还价。几天下来,人瘦了一圈,皮肤也更黑了,但眼神却越来越亮。
最终,他相中了一家位于集市边缘岔路口的小铺面。这里不是最繁华的地段,但胜在清净,离集市近,人流有保障,租金也比正街便宜近一半。铺面不大,但前后通透,收拾一下应该不错。他赶紧回来向陈彦和族长汇报。
陈彦亲自去看了地方,觉得三叔这次办得确实靠谱,位置和价格都合适,便点头同意。于是,租约签订,拿到了钥匙。
接下来便是装修。陈彦画了简单的草图,要求店面整洁明亮,打一个简单的木质柜台,后面做上货架。村里有木匠手艺的族人自告奋勇前来帮忙,很快,一个像模像样的小店铺就初具雏形。
一块崭新的、请镇上秀才题字的“陈记皂坊”匾额被挂了上去。红布覆盖,只等吉日开张。
看着这间凝聚了全村希望的小小店铺,陈延岳激动得眼眶都有些湿润。他仿佛已经看到了“陈记皂坊”名扬四方的未来。而这一切,都源于他那个年仅七岁,却仿佛拥有着点石成金之手的侄子——陈彦。
------
(第五十五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