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胎穿农家子,科举来扬名 > 第201章 衣锦还乡践诺言 途经临江慰忠魂

第201章 衣锦还乡践诺言 途经临江慰忠魂(2/2)

目录

“许妈妈千万别这么说!”陈彦神色肃然,“许兄弟于我有救命之恩,他的家人便是我的家人。照顾您和王家嫂子、小公子,是我分内之事,何谈恩情?若非许兄弟,我早已命丧钱塘,焉有今日?”苏幕婉也轻声道:“许妈妈言重了,陈公子常念许壮士恩义,此乃应有之义。”

叙话间,那孩子似乎不怕生,一直好奇地盯着陈彦和苏幕婉看,忽然咧开没牙的小嘴,咯咯笑了起来,十分可爱。

许母看着孩子,又看看陈彦和苏幕婉,眼中忽然闪过一丝期盼,犹豫了一下,开口道:“陈公子,老身……老身有个不情之请,不知当讲不当讲……”

“许妈妈但说无妨,只要我能做到的,绝不推辞。”陈彦诚恳道。

许母看了看王氏,王氏微微点头,她才鼓起勇气道:“公子您是文曲星下凡,是连中六元的状元郎,天下闻名的才子。这孩子……毕竟是杰儿的骨血,老身想……想厚颜请公子您,给孩子取个名字,让他沾沾您的文气和福气,将来……也能像您一样,有出息,光耀门楣,他爹在九泉之下,也能安心了……”

王氏也期盼地看着陈彦。

陈彦闻言,微微一怔。取名之事,非同小可,往往由家族长辈或德高望重者为之。许母将此重任托付于他,其中蕴含的信任与期望,沉甸甸的。

他看着那懵懂无知却笑容纯净的孩子,又想起许杰临死前的嘱托与那双不甘却坚定的眼睛,心中顿时了然。自己曾答应许杰,若其子可教,便收为弟子。今日为其取名,亦是师者之责的开始。

他不由看向苏幕婉,苏幕婉对他微微点头,目光中满是支持与鼓励。

想到此处,他不再推辞,郑重地点了点头:“承蒙许妈妈和王家嫂子信任,既然如此,我便僭越了。”

他沉吟片刻,目光扫过屋内简朴却洁净的布置,心中已有计较,缓声道:“《说文》有云:‘楷,木也,孔子冢盖树之者。’其木枝干疏而不屈,质刚劲而堪为楷模。又,《礼记》曰:‘儒有今人与居,古人与稽,今世行之,后世以为楷。’”

他看向那孩子,目光温和而坚定:“我希望这孩子,能如楷木般,正直刚劲,不屈不挠;更能承袭其父忠烈之气,行止端方,日后成为世人楷模。便取名为‘许楷’,字‘守正’。许妈妈,王家嫂子,你们觉得如何?”

“许楷……许守正……”许母反复咀嚼着这个名字和字,越念越是喜欢,激动得老泪纵横,“好!好名字!正!端方!像他爹!谢谢公子!谢谢公子赐名!”她拉着王氏就要下拜。

王氏也抱着孩子,眼中含泪,连连道谢:“许楷,守正……多谢公子赐名,这孩子定不负公子期望!”

陈彦和苏幕婉连忙将二人扶起。

陈彦又从怀中取出一份名帖,郑重地交给许母:“许妈妈,王家嫂子,这是我之名帖。待楷儿长大开蒙,可持此帖到洛阳寻我。我既为其取名,便有教导之责。届时,我必当尽心竭力,教导他读书明理,不负许兄弟所托。”

许母颤抖着双手接过名帖,如同接过了一份最珍贵的承诺,泣不成声:“公子大恩……老身……老身代杰儿,代楷儿,谢谢您了!”

苏幕婉也从随身携带的锦囊中,取出两对小巧精致的银镯和一把长命锁,轻轻放在孩子襁褓旁,柔声道:“一点心意,给楷儿戴着玩,愿他平安长大,无灾无难。”

王氏和许母又是连声道谢。

临别前,陈彦又留下了五百两银票,并吩咐石头去寻了可靠的牙人,为许家购置了三十亩上好的水田,记在许楷名下,确保他们孤儿寡母日后生活无忧,且有恒产可依。

离开许家时,夕阳西下,将小院的影子拉得长长的。陈彦回头望去,仿佛又看到了那个在钱塘血火中,用身体挡在他面前的憨厚士兵许杰。

“许兄弟,你放心,你的家人,我会替你照顾好。你的儿子,我会替你教导成人。”他在心中默念。

马车再次启程,向着故乡的方向驶去。这一次,陈彦的心头,那份因践诺而带来的踏实感,与即将归家的迫切交织在一起,沉甸甸的,却又充满了温暖的力量。苏幕婉静静地坐在他身边,能感受到他心绪的起伏,轻轻握住了他的手。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