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胎穿农家子,科举来扬名 > 第254章 匈奴遣使探虚实 朝堂激辩定边策

第254章 匈奴遣使探虚实 朝堂激辩定边策(2/2)

目录

他抬起头,目光灼灼地看向皇帝:“陛下!臣斗胆进言!我大雍新军,历经北疆戍守、平定荆襄叛乱,已是百战之师,将士用命,经验丰富,士气高昂!如今军械粮草尚需进一步筹措,但只要再有半年时间准备,臣愿请缨,督运粮草,训练士卒,届时可集结精锐,主动出塞,远征漠北,直捣王庭!一举解决这困扰中原数百年的边患!”

“远征漠北,直捣王庭!”

这八个字,如同惊雷,在朝堂上炸响!许多老成持重的大臣倒吸一口凉气!主动深入草原,与来去如风的匈奴骑兵决战,这是自武帝之后,多少朝代想都不敢想的宏大战略!风险极大,一旦失败,后果不堪设想!但若成功……那可是不世之功业!

龙椅上的年轻皇帝赵宸,听到陈彦这番慷慨激昂的陈述,眼中瞬间爆发出锐利的光芒,身体都不由自主地微微前倾!开疆拓土,永绝边患,这是何等的功业!足以让他这位新君名垂青史!一股热血涌上心头,他几乎就要当场拍板!

“陛下!万万不可!”

一个沉稳中带着急切的声音响起,打断了皇帝的遐思。只见文官班列中,户部尚书李文渊快步出列,高声劝阻。

“陛下!陈将军忠勇可嘉,常将军所言亦不无道理!然,陛下初登大宝,朝局甫定,荆州新政初见成效,恩科取士方才落幕,国内正宜休养生息,凝聚人心!此时若大举兴兵,远征塞外,需动员多少民夫?耗费多少粮饷?万一战事迁延,国库空虚,民心疲惫,若国内再生变故,…届时内忧外患,如之奈何?请陛下三思啊!”

李文渊的话,如同一盆冷水,浇在了不少被陈彦激起豪情的人头上。他点出的都是现实问题:新帝登基,根基未稳;连年用兵,国力消耗;一旦北伐受挫,后果不堪设想。

朝堂上,顿时分成了两派。主战者以陈彦、常胜等武将为主,认为机不可失,当以战止战,永绝后患;主和者以李文渊等文臣为代表,强调稳固内部,与民休息,不宜冒险。

双方引经据典,各执一词,争论不休。

新帝赵宸坐在龙椅上,心中的热血渐渐平复,眉头紧锁,陷入了深思。他既向往陈彦所描绘的赫赫武功,也深知李文渊所说的现实困境。这是一个艰难的抉择。

他目光扫过争论的群臣,最后落在了一直沉默的首辅大臣脸上。首辅感受到皇帝的目光,微微摇了摇头,示意此事关系重大,需慎重。

赵宸深吸一口气,心中已有了决断。他抬了抬手,止住了朝堂的争论。

“众卿家所言,皆有道理。北疆之事,关乎国运,不可不慎。”他的声音恢复了帝王的沉稳,“李文渊所虑,乃是老成谋国之言。朕初承大统,确应以稳固内政、安抚民心为要。”

他看向陈彦和常胜:“然,陈爱卿、常爱卿忠勇为国,所言亦是为江山社稷长远计。匈奴之患,终须解决。”

他顿了顿,朗声宣布最终决策:“朕意已决。匈奴使者既来,便依礼接待,准其入京觐见。其所提和约之事,可与之商议,但条款需详加斟酌,不可轻信,亦不可示弱。边关防务,一刻不得松懈,新军操练、粮草囤积,仍需加紧进行!至于是否出兵,何时出兵,待朕细察匈奴虚实、国内情势后,再作定夺!”

“陛下圣明!”群臣齐声高呼。这个决定,既没有立刻关闭和谈大门,避免了刺激匈奴,也为未来可能的军事行动留下了空间和准备时间,体现了新帝在激进与保守之间的平衡手腕。

退朝后,赵宸单独召见了陈彦。

“维岳,”皇帝的语气带着一丝歉意和期许,“朕知你心系北疆,欲建不世之功。然,李文渊之言,亦非无的放矢。朝廷如今,确实需要时间稳固内部。你的方略,朕记下了。这半年,乃至更长时间,你便替朕好好锤炼新军,筹备粮草。待时机成熟,朕绝不吝于给你一支雄师,去实现你的抱负!”

陈彦心中明了,皇帝虽有雄心,但亦有顾虑,目前确实不是大举北伐的最佳时机。他躬身道:“陛下深谋远虑,臣明白!臣必当竭尽全力,整军经武,囤积粮饷,以待陛下之命!无论战和,臣与麾下将士,随时听候陛下调遣!”

皇帝欣慰地点了点头。

不久后,匈奴使者团抵达洛阳,受到了规格甚高但戒备森严的接待。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