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血战功成一溃间 罢兵求和暗流涌(2/2)
足利义晴看着跪在地上的爱将,脸色阴沉,目光复杂。他何尝不知此战之艰难?陈彦的谋略,天皇的决绝,联军的数量,都远超预估。细川能打成这样,已属不易。若治罪于他,必寒了将士之心。
良久,他缓缓开口,声音带着一丝疲惫:“胜败乃兵家常事。此战,非你之过。陈彦狡诈,伪帝拼命,敌军势大……你已尽力了。起来吧。”
“谢大将军不罪之恩!”细川高国重重叩首,这才起身,站到一旁,但脸上依旧充满了愧疚与不甘。
次日清晨,幕府军评定间。以赤松晴政、三好长庆为首的数位重量级大名联名向足利义晴进言。
“大将军!如今形势已然明朗。敌军联军已成功会师,兵力大增,士气正旺。我军新败于鹿背山,锐气受挫。若继续与之在加古川对峙血战,即便能胜,亦必是惨胜,元气大伤。届时,畿内、西国那些心怀叵测之徒,必会趁虚而入!我幕府根基恐将动摇啊!”赤松晴政语气沉重。
“赤松大人所言极是!”三好长庆接口道,“为今之计,不若暂且罢兵议和。承认后奈良天皇之地位,换取其承认大将军之幕府统治权。两家罢战,各守疆界。我军可趁此机会,回师京都,巩固根本,铲除内患,休养生息。待他日兵强马壮,再图后举不迟!此乃以退为进之良策!请大将军三思!”
“议和?向那个傀儡和南蛮子低头?”足利义晴猛地一拍案几,勃然大怒,眼中喷火,“本将军横扫畿内,岂能受此奇耻大辱!”
帐内一片死寂。赤松晴政与三好长庆对视一眼,硬着头皮继续劝道:“大将军息怒!此非低头,乃是权宜之计!忍一时之气,可保幕府基业!若执意死战,万一有失,则万事皆休!请大将军以大局为重!”
足利义晴胸口剧烈起伏,脸色铁青,死死攥着拳头。他何尝不知众人所言是实?与联军硬拼,胜算渺茫,即便惨胜,也必实力大损,给其他虎视眈眈的大名可乘之机。陈彦和大雍的态度更是深不可测。继续打下去,只有死路一条。可是,要他向那个他一直视为傀儡的天皇和外来者认输求和,这口气如何能咽下?
他沉默了许久,目光扫过帐下众将,看到他们脸上或多或少的忧虑和期盼,最终,理智压过了愤怒。他长长吐出一口浊气,仿佛瞬间苍老了几岁,颓然坐回主位,声音沙哑而疲惫:“罢了……罢了……就依尔等所奏……派人……去南岸……议和吧……”
“大将军英明!”众将如释重负,齐声应道。
------
加古川南岸,大雍军帅帐。
陈彦看着手中足利义晴派信使送来的议和书信,脸上露出一丝意味深长的笑容。他将书信递给身旁的后奈良天皇和三井忠信,淡然道:“陛下,三井大人,足利义晴撑不住了,派人来求和了。”
后奈良天皇快速浏览完书信,脸上瞬间涌起激动的红潮,猛地站起:“议和?不行!绝对不行!逆贼欺朕太甚,害死朕多少忠臣良将!如今形势大好,正该一鼓作气,剿灭国贼,光复京都!岂能半途而废?陈爱卿,万不可答应!”
三井忠信也激动道:“陛下所言极是!足利逆贼已是强弩之末,此时议和,无异于放虎归山!请大将军发兵,我等愿为前驱,誓死剿逆!”
陈彦神色平静,等二人情绪稍缓,才缓缓道:“陛下,三井大人,稍安勿躁。足利义晴求和,正在本官意料之中。然,是否同意议和,如何议和,却需仔细斟酌。”
他走到地图前,指向京都方向:“我军虽胜,然足利义晴主力尚存,据守坚城,若强行攻打,伤亡必重。且……”他目光扫过帐外那些刚刚会师、却已显疲态、各怀心思的勤王联军,“联军新合,号令不一,久战必生怠惰。陛下虽得大义,然根基未稳,亟需时间整肃内部,巩固权威。”
他看向天皇,语重心长:“陛下,治国如同烹小鲜,不可操之过急。眼下之局,迫足利义晴承认陛下正统,罢兵息战,使陛下得以安然返回京都,重掌大政,安抚四方,方为上策。待陛下整合畿内,积蓄力量,日后自有清算之时。若一味求战,万一有失,则前功尽弃矣。”
后奈良天皇闻言,激动的心情渐渐平复,陷入沉思。他何尝不知陈彦所言有理?自己如今看似声势浩大,实则依赖大雍兵威和联军之势,自身并无多少直属力量。若继续硬拼,胜负难料,即便惨胜,也可能为人所制。
这时,大内义隆、尼子晴久等主要大名也闻讯赶来。他们的态度则更为现实:“陛下,大将军,我军久战疲惫,粮草消耗巨大,士卒思归。足利既愿议和,承认陛下,实乃好事。不若暂且应允,使我等将士得以休整,百姓免受战乱之苦。”他们的言下之意很明确:仗打到现在,该见好就收了,我们的人马需要休整,地盘需要安抚。
后奈良天皇看着帐中众人,大雍主帅主张见好就收,联军首领们厌战思安,自己虽心有不甘,却无直属强军,势单力薄。一种深深的无力感涌上心头。他明白,自己并没有拒绝议和的资本。
他颓然坐下,长叹一声,声音充满了不甘与无奈:“既然……陈爱卿与诸位爱卿皆认为应当议和……那……便依诸位之意吧……只是,这议和条款,断不能轻饶了那逆贼!”
陈彦点点头:“这是自然。本官会安排与足利使者会谈,必为陛下争取最大利益。三日后,于加古川中流,双方各派代表,正式开始和谈。”
消息传出,联军大营中,普通士卒们欢呼雀跃,庆祝战事即将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