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胎穿农家子,科举来扬名 > 第313章 穷寇遁迹留隐忧 凯旋议策固国本

第313章 穷寇遁迹留隐忧 凯旋议策固国本(2/2)

目录

新军骑兵试图追击,但山谷狭窄,对方又有那种威力奇大的手弩据险阻击,骑兵优势难以发挥。激战片刻,又伤亡了十余人,却无法突破黑衣人的阻击阵线,只能眼睁睁看着那群黑衣人带着白莲教残部,消失在山谷深处的密林裂缝之中。

“该死!”校尉狠狠一拳砸在身旁的石头上,脸色铁青。眼看就要擒获匪首,竟在最后关头功亏一篑!这些神秘的黑衣人,到底是什么来头?

数日后,青州,镇军大将军行辕。

陈彦看着手中由追击骑兵校尉送来的详细战报,眉头紧紧锁起。战报详细描述了追击过程,以及最后关头,一群神秘黑衣人突然出现,以诡异身手和犀利弩箭救走宇文绝及其夫人(白莲老母)的经过。

“黑衣人……身手诡异,装备奇特手弩,熟悉地形……”陈彦的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眼中寒光闪烁。这绝非寻常的山匪或江湖势力。能够精准地在官军骑兵即将得手时介入,拥有如此精良的装备和训练有素的人手,其背后必然隐藏着一个组织严密、能量巨大的势力。是白莲教暗中勾结的其他反叛力量?还是朝中某些心怀叵测之人蓄养的死士?亦或是……境外势力?无论是哪一种,都意味着白莲教之乱并未根除,甚至可能牵扯出更深、更危险的阴谋。宇文绝夫妇漏网,尤其是那个被教众神化的“白莲老母”逃脱,无疑留下了巨大的隐患。

“传令,”陈彦沉声道,“加派精锐斥候,会同当地府县,对青州东南山区进行拉网式搜查,活要见人,死要见尸!同时,将此事密报陛下,并通报沿途各州府,严加盘查,画影图形,悬赏捉拿白莲教余孽,尤其是匪首宇文绝及其夫人!”

“遵命!”

尽管心头笼罩着一层阴霾,但青州的善后工作刻不容缓。陈彦强压下对逃脱匪首的担忧,将精力投入到繁重的战后重建中。他下令安抚百姓,清算附逆之徒,修复城防,整顿吏治,并从缴获的叛军物资中拨出部分,赈济在战乱中流离失所的平民。同时,他严令各军严守纪律,不得扰民,迅速恢复了青州府的基本秩序。

半个月后,青州局势大致稳定。

陈彦留下张浚率部分兵马镇守青州,继续清剿残匪,自己则率领主力大军,押解着大批俘虏和缴获的物资,旌旗招展,凯旋回朝。

洛阳城,万人空巷,百姓夹道欢迎平叛大军归来。凯旋仪式盛大而隆重。陈彦一身戎装,入宫面圣。

紫微宫,宣政殿。

皇帝赵宸高坐龙椅之上,满面春风。待陈彦详细禀报了平定青州白莲教之乱的经过,尤其是听到利用大雨破敌、以震天雷炸开城墙等关键战役时,龙颜大悦,当殿对陈彦及有功将士大加封赏。

然而,当陈彦话锋一转,面色凝重地奏报匪首宇文绝及其夫人(白莲老母)在最后关头被一群神秘黑衣人救走,未能擒获时,大殿内的欢庆气氛顿时为之一凝。

皇帝赵宸的笑容收敛,眉头微蹙:“哦?竟有此事?维岳,依你之见,这些黑衣人是何来历?”

陈彦躬身奏道:“陛下,此事颇为蹊跷。据追击将士描述,那些黑衣人身手矫捷,装备精良,尤其是一种手弩,威力强劲,射程远超我军制式手弩,且训练有素,配合默契,绝非寻常江湖草莽或散兵游勇。其选择时机之准,行动之果断,更像是一支经过严格训练、执行特殊任务的精锐力量。臣怀疑,其背后恐有更大图谋。白莲教妖言惑众,其教主夫妇更是核心首脑,此次漏网,犹如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恐为日后再生事端埋下隐患。”

他抬起头,目光坚定地看着皇帝:“陛下,此次平叛,震天雷之功,居功至伟。然,逆贼亦知此物之利。此次宇文绝夫妇逃脱,若其与那神秘势力勾结,难保不会继续钻研、甚至改进此物。届时,若其率先研制出威力更大、更易使用之火器,则我朝危矣!”

皇帝闻言,神色变得严肃起来,他缓缓点头:“爱卿所虑极是。火药之威,朕已亲见,实乃国之重器,亦为双刃之剑。绝不可使此利器旁落,尤其不可落于逆贼之手!”他沉吟片刻,目光锐利地看向陈彦,“维岳,你于火器一道,既有钻研,更有实战经验。依你之见,该当如何?”

陈彦深吸一口气,朗声奏道:“陛下!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火药之利,方兴未艾。臣恳请陛下,下旨扩大并深化火药及火器之研制!不应止步于现有之震天雷,当集中天下巧匠能士,设立专司,拨付专款,系统研究火药配方之改进、提纯工艺之提升、爆炸威力之增强!同时,大力研发新型火器,如可及远之火炮、单兵可使用之火铳、可延时引爆之地雷、可精准投射之火箭等等!务求在此领域,始终保持绝对优势,碾压一切潜在之敌!此事关乎国运,关乎社稷安危,必须由朝廷主导,集中力量,全力推进!”

皇帝听得目光炯炯,陈彦描绘的前景,正是强大军力、确保江山永固的基石。他猛地一拍龙案,斩钉截铁地道:“准奏!爱卿所言,深合朕意!此事,就全权交予爱卿负责!朕准你筹建‘神机研究院’,秩比正三品,直属朕之管辖!一应人员、经费、物资,优先调配!工部、将作监、钦天监乃至民间巧匠,随你遴选调用!务必给朕研制出更强、更利之火器,确保我大雍军威,永世不坠!”

“臣,陈彦,领旨!必当竭尽全力,不负陛下重托!”陈彦跪地接旨。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