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归途与锚点(1/2)
苏黎世的行程紧凑而富有成效。在与瓦格纳教授的闭门会议中,双方进一步敲定了下一年度的合作计划:Ecdc将派遣包括马库斯在内的第二批交流医生前往滨海和江源,深度参与“星火计划”的基层实践;同时,双方将共同建立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数据库,重点研究“林默术式”在不同人种、不同医疗环境下的长期疗效。
埃里克果然如约带着陆青屿参观了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Eth),两人在顶尖的生物医学工程实验室里流连忘返,交流了许多关于医疗设备在资源有限地区小型化、智能化的设想。陆青屿回来时,眼睛里闪着光,笔记本上记满了灵感。林默看在眼里,并未多问,只是在她汇报时,额外叮嘱了一句:“有价值的想法,整理后纳入‘星火’设备升级的备选方案。”
回国的航班上,陆青屿依旧有些沉浸在苏黎世的氛围里,偶尔会看着窗外出神。林默则已经打开了平板电脑,开始审阅张浩和岗巴县医院发来的最新病例报告和筛查数据。国际舞台的聚光灯已然熄灭,他迅速而自然地切换回了日常的战斗模式。
十几个小时的飞行后,飞机平稳降落在滨海国际机场。熟悉的、带着一丝海腥味的温热空气涌来,驱散了阿尔卑斯山的清寒。
“直接回医院吗?林老师。”陆青屿推着行李车问,她已经调整好状态,准备投入工作。
林默看了看时间,下午三点。“你先回杂交中心,把这次出访的资料整理归档,特别是与Ecdc的合作细节和埃里克他们提到的新设备思路。我去院里向苏书记和领导班子做个简要汇报。”
两人在机场出口分道扬镳。林默没有耽搁,直接乘车赶往医院。
行政楼,苏衡书记的办公室。几位核心院领导都在,显然对林默这次的斯德哥尔摩-苏黎世之行极为关注。
林默的汇报依旧简洁务实,略去了所有个人化的细节和感受,重点突出了盖伦奖特别赞誉的学术肯定意义、与Ecdc深化合作的成果以及未来对“星火计划”国际化的潜在推动。
“……总的来说,此次出行,达到了预期目标。‘林默术式’和‘星火计划’的理念,获得了更广泛的国际关注和理解。下一步,我们的工作重心依然是国内,是岗巴。”林默用这句话作为汇报的结语。
苏衡满意地点点头:“好!不骄不躁,目标明确!院里会全力支持你们。岗巴那边,张浩他们压力不小,你回来的正是时候。”
汇报结束,众人散去。苏衡单独留下了林默,语气随意了些:“晚晴那边,你不过去打个照面?她这段时间可没少替你挡着各路神仙。”
林默顿了顿,从随身的背包里取出那个在斯德哥尔摩老城购买的、精心包装的小盒子,放在苏衡的办公桌上。
“苏书记,这个……麻烦您转交给晚晴。”他的语气一如既往的平稳,但细微处似乎比平时多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停顿。
苏衡愣了一下,看着那个明显是礼物的盒子,又看看一脸正经仿佛在交接医疗样本的林默,不由得失笑,摇了摇头:“你小子……给我干嘛?自己给她去!她就在隔壁办公室。”他指了指里间连通的那个小门。
林默似乎这才反应过来,略显局促地拿起盒子,犹豫了一下,还是走向了那扇门,轻轻敲了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