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海燕”与风暴(2/2)
“这……这怎么办?”马库斯有些傻眼,欧洲严谨的医学训练里,从未涉及这些。
陆青屿却想起了林默在怒江应对“鬼湖诅咒”的智慧。“尊重,是最好的沟通。”她对马库斯说,“我们不能把这些视为愚昧。就像林老师做的那样,我们需要把我们的技术,‘翻译’成他们文化能理解和接受的方式。”
她立刻行动起来。她请苏晚晴帮忙,寻找熟悉太平洋岛国文化的学者进行咨询;她让马库斯联系WHO的当地代表,了解更具体的文化禁忌和信仰细节;她自己则开始着手,将操作手册里一些可能引起误解的医学图示(比如心脏解剖图),修改成更符号化、更温和的版本,并开始学习最基本的基里维纳问候语。
几天后,陆青屿将一份修改后的、充满诚意的补充说明发给了基里维纳方面。她解释了手术的物理原理,避开了可能引起恐慌的术语;她表示充分尊重当地习俗,愿意在符合医疗安全的前提下,配合必要的仪式;她附上了几句用基里维纳语写的祝福。
很快,他们收到了回信。这次,对方的语气明显热情和信任了许多,并表示期待“海燕计划”团队的到来。
“青屿,你真是个天才!”马库斯在视频里由衷赞叹,“你解决了我想破头也解决不了的问题。”
陆青屿微微脸红了一下:“是林老师教得好。医学,从来就不只是技术。”
她关掉视频,看向窗外怒江的晨曦。技术可以跨越重洋,但信任,需要用心搭建。她知道,“海燕”即将迎来第一次试飞,而他们要面对的,不仅是技术的风暴,还有文化的风浪。
与此同时,在滨海,林默接到了一封措辞正式、来自某个国家级医学学术委员会的邀请函,请他担任即将举行的**“华夏医学创新奖”**的评审。而本届奖项的最大热门,除了“星火计划”,赫然还有另一个由某顶尖院校院士牵头、据传得到了康华医疗残余势力鼎力支持的**“新型智能化心脏手术机器人”**项目。
一场没有硝烟的奖项争夺,在国内的最高学术殿堂,悄然拉开了序幕。
林默看着邀请函,眼神平静无波。
他知道,阿里与基里维纳的远征是开疆拓土,而这场国内的奖项之争,则是巩固“星火”理念正统性的关键一役。
风暴,从未止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