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烧的是请柬(2/2)
沈流苏的心跳瞬间漏了一拍。
她将木盒取出,回到百草苑密室,屏住呼吸,缓缓打开。
盒中,没有金银,也无文书。
只有一卷用油纸精心包裹的、早已干枯的香草标本。
当看清那标本形态的瞬间,沈流苏的血液几乎凝固!
那深红近黑的卷曲叶片,那如同血滴般凝固在茎秆上的细小汁液结晶——是“醉颜红”!
是十年前被列为禁药、据传早已被销毁殆尽的沈家冤案的源头!
这正是当年沈家被抄没时,唯一失踪的那株“醉颜红”原株样本!
她立刻以百草苑秘法,刮取叶脉上一点微不可察的毒素结晶进行检测。
半个时辰后,结果出来——其成分,与当年从负责诊脉的太医尸骨中提取出的毒素残留,完全一致!
无可辩驳!这就是当年栽赃陷害的直接物证!一个完美的闭环!
阿念激动得声音发颤:“主子,我们立刻将此物呈给陛下!有了这个,足以证明沈家清白!”
“还不够。”沈流苏的眼神却愈发冰冷,“这只能证明沈家是被冤枉的,却无法将真正的凶手一网打尽。”
她没有上报,而是做出了一个让阿念都感到心惊的决定。
她以香政司首使的名义,向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同时下达了一道“香政司年终稽核”的封存令,要求各衙门将所有与香料、熏香、乃至带有香气的旧物料,全部登记造册,暂行封存,听候查验。
这道命令来得突然且霸道,立刻引起了各部官员的强烈不满。
但香政司如今权势熏天,无人敢公然违抗。
实则,沈流苏的目标只有一个——工部。
冯承恩传递的信息,绝不会如此简单。
两日后,排查结果汇总而来。
工部的库房管事果然上报,在清理一批十年前的“旧漆料”时,发现气味异常。
沈流苏亲赴查验,那所谓的“旧漆料”,不过是一堆当年销毁沈家器物时留下的木器残渣。
她命人将残渣一一过水清洗,就在一块不起眼的箱底木片上,一个被烟火熏黑的烙印赫然显现——那是一个“冯”字,是冯德全府中的私印!
而在这块木片上,检测出了与“醉颜红”同源的微量毒素!
人证冯承恩,物证“醉颜红”原株,再加上与主谋相关的直接证物,三者齐备!
一张天罗地网,已悄然织就。
冬至前夜,大雪初歇。
百草苑的听雪亭中,沈流苏素手添香,亲自点燃了一炉“归魂引”。
此香清冷幽远,是沈家专门用于祭奠亡魂、引其归乡的秘香。
她没有去等皇帝的旨意,也没有再去安排任何捕杀。
她就那么静静地坐着,为自己,也为即将到来的客人,温了一壶热茶。
三更时分,风动竹影,雪地上传来轻微而又沉稳的脚步声。
一道沉默的身影,在亭外三步之处停驻,没有再上前。
沈流苏没有回头,只是将一杯热茶推向对面的空位,轻声道:“你来了。”
来人正是冯承恩。
他身上的匠官服饰洗得发白,风霜染鬓,那张饱经沧桑的脸上,神情复杂。
他看着亭中那道清减却挺拔的背影,沙哑地开口:“我不是来帮你报仇的。”
沈流苏唇角勾起一抹极淡的微笑,仿佛早就料到他会这么说。
“我知道。”她依旧没有回头,声音飘散在寒冷的夜色里,“你是来替她们,讨个说法的。”
“她们”,指的是当年枉死的沈家女眷,是他的母亲陈氏,是所有被权欲碾碎的无辜之人。
良久的沉默。
最终,冯承恩解下肩上一个沉重的布包,从中取出一把锈迹斑斑、造型古朴的铜钥匙,缓步走进亭中,放在了桌上。
“这是当年沈府地窖的锁芯。大火烧了三天三夜,什么都没了,只有这个,被我从灰里扒了出来。”他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里面……还有你父亲没来得及烧掉的账本。”
沈流苏的目光,终于落在那枚锈蚀的锁芯上。
她伸出纤长的手指,将它夹起,没有试图去撬开,而是直接放入了面前那只“归魂引”的香炉中。
炭火烧得正旺,铜制的锁芯很快被烤得通红。
随着一阵细微的“噼啪”声,表面的锈蚀层层剥落,锁芯的结构在高温下微微膨胀,露出了一条几乎看不见的缝隙。
沈流苏用火钳将其夹出,轻轻一掰,锁芯内部的暗槽应声弹开。
那里面,藏着的并非什么账本。
而是一片被卷成细筒、薄如蝉翼的金箔。
她小心翼翼地将其展开,借着炉火的光芒,只见金箔之上,竟以一种鬼斧神工的微雕技法,密密麻麻刻满了蝇头小字。
字迹,是她父亲沈修远的笔迹。
上面详述了当年贵妃如何嫉恨皇后,收买太医,构陷太子;冯德全如何利用职权,篡改物资清单,将“醉颜红”换入宫中;甚至,还有当今圣上萧玦登基前,为求支持,与冯德全达成的某项秘密交易……
这一瞬间,沈流苏只觉得天旋地转,一股寒意从脚底直冲天灵盖。
她深吸一口混杂着香气的寒气,指尖轻轻抚过那冰冷而又滚烫的金箔。
她知道,这上面刻着的,不是一行行冰冷的文字,而是足以将大晏王朝搅得天翻地覆的血与火,是一场迟到了十年的,最终审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