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废柴才女靠种田香飘整个后宫 > 第235章 香味正在写史

第235章 香味正在写史(2/2)

目录

随着殿内讨论的进行,户部尚书、工部尚书等人先后发言,每当有一人表态,墙上的字影便会随之变幻。

“户部议,拨银三百万两。”

“工部议,征民夫十万。”

最终,当七位内阁大臣全部联署同意方案时,墙上的字迹最终定格为一行大字:

“七卿联署,无异议。”

满朝文武,包括那些最顽固的老臣,全都看得目瞪口呆。

他们仿佛看到的不是烟,而是一只无形的神之手,正在记录他们的一言一行。

议事结束,香衡司、礼部、御史台三方官员共同上前,在滚烫的香炉印鉴上签字画押,确认燃烧全程无误。

随后,那四块吸附了全部烟气的琉璃滤纸被小心取下,当众封入特制的玉盒中,送往乾宁峰下的地库。

复核结果很快出来:滤纸上的香气成分,与“定论香”的原始配方,以及议事过程中墙壁上投射的字影变化,完全匹配,分毫不差。

朝堂之上,一片死寂。

所有人都明白了,从今天起,在这座宫城里,说的每一句话,做的每一个决定,都将有另一种方式被记录、被见证。

香,可为证!

然而,旧秩序的反扑,总是来得迅猛而决绝。

数日后,一位三朝元老、大儒学家周文海,颤颤巍巍地跪在宫门外,私下求见萧玦,痛陈此举“以妖术惑乱朝纲,以烟熏之戏言,辱没史家风骨!”

他声泪俱下:“史者,国之重器,以笔为骨,以血为墨。千年传承,岂容一介女流用江湖术士的把戏来玷污!陛下,此风万万不可长啊!”

当夜,周文海的宅邸突发大火。

火势不大,却极为诡异,只烧毁了老学士的书房,其余房舍竟毫发无损。

更离奇的是,书房内名贵的紫檀木书架、桌椅都完好无缺,唯独他毕生收藏的所有私人笔记、手稿,化为了一堆灰烬。

冯承恩奉命带队勘查。

他在灰烬的最深处,发现了几截尚未燃尽的、散发着异香的蜡烛残根。

“香主,”他将残烛呈给沈流苏,神色凝重,“是‘焚忆烛’。”

这是一种早已失传的秘制蜡烛,遇高温便会剧烈自燃,火焰的温度经过精确控制,只足以点燃纸张,却不足以引燃木料。

是专门用来销毁证据的阴毒之物。

沈流苏捻起一点烛灰,放到鼻下,随即冷笑一声。

“他怕的,哪里是香写史。他怕的,是香,揭穿他写的伪史。”

她将那截残烛送入“显妄镜”中。

特制的镜片下,燃烧的烛烟扭曲升腾,竟缓缓浮现出无数模糊的字迹虚影。

那是一条条删改史书的建议手稿,其中最清晰的一条,直指当年《先帝实录》中,一段关于孝慈太后意图垂帘听政,却被“群臣力谏”而罢休的关键段落。

周文海,正是当年“力谏”的群臣之首!

沈流苏趁势而为,再次上疏,提议开放部分已封存的“香迹”样本,交由太学院最优秀的一批师生,与现存的史书进行公开比对。

结果公布之日,整个太学院都沸腾了。

当学生们亲眼看到,史书中记载的某次“君臣和睦”的朝会,“香迹”样本却显示出其中混杂了代表恐惧和压迫的“惧君香”气息时;当他们发现,一位被誉为“直言敢谏”的御史,其发言时的“记事香”中,竟含有谄媚上位的“悦上香”成分时——信仰崩塌了。

三十余名激愤的士子,当场撕毁了手中的旧课本,冲到宫门前,跪地高呼:“伪史误国,还我真史!”

萧玦对此全程默许。

他下旨,将这些比对结果,由国史馆汇编成册,名为《香证辑要》,刊印天下。

更令人震惊的是,他亲自为此书作序,序言的最后一句,如惊雷贯耳:

“朕之天下,不止听一人之言,不止信一家之说,亦不止留一时之风。史笔如刀,香气如镜,朕愿天下人,共鉴之。”

岁末,祭天大典。

沈流苏作为香衡司之主,第一次有资格登上百草苑最高处的七星祭台。

喜欢废柴才女靠种田香飘整个后宫请大家收藏:废柴才女靠种田香飘整个后宫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她没有穿华丽的礼服,依旧是一身素衣。

在万众瞩目之下,她亲手点燃了为今年封存的最后一炉香——纪元香。

此香融合了“追忆引”的深沉,“清明香”的通透,与“守志香”的坚毅。

它专为封存一个时代最重要的政治时刻而生。

火焰腾起的瞬间,一道璀璨如金的烟柱冲天而起,直入云霄。

不可思议的一幕发生了!

那道烟柱在漆黑的夜空中,竟没有立刻消散,而是缓缓铺开,凝滞片刻,形成了一座巨大的、由光影构成的虚影碑文!

碑文分三列。

右侧一行小字:“香律立国新规”。

左侧一行小字:“沈氏沉冤得雪”。

而中间,是一行震撼人心的擘窠大字:

“大晏永和三年,香气为证。”

沈流苏仰头望着那道在寒风中久久不散的光影,泪水终于模糊了双眼。

她用只有自己能听见的声音,轻声呢喃:“爹,娘……你们的名字,终于,不用再藏在香灰里了。”

同一时刻,乾清宫中,萧玦铺开御纸,提笔写下新年第一条谕旨:

“自今日起,凡涉国本之朝议,必燃记事香。违者,史不录,天不容。”

落笔的刹那,窗外那一缕从祭台飘来的、若有若无的青烟,仿佛有了灵性,忽然在窗棂前分作两支。

一支,轻盈地飘入殿内,萦绕于他的笔尖。

另一支,则调转方向,毅然决然地,向着遥远的、富庶的南方飘去——仿佛已经迫不及待,要去书写下一个时代的惊涛骇浪。

《香证辑要》的刊印,如同一场无声的地震,动摇了整个大晏王朝的士人阶层。

首批三万册,不过半月,便已宣告售罄,洛阳纸贵,一书难求。

然而,在堆积如山的销售记录中,一份来自江南织造府的密报,却悄无声息地摆在了冯承恩的案头。

密报只有短短一句话:

“《辑要》入江宁府三日,城中各家书坊存货,被一神秘买家尽数购空,其手法,与十年前抢购‘瑞鸾香’原料之景,如出一辙。”

喜欢废柴才女靠种田香飘整个后宫请大家收藏:废柴才女靠种田香飘整个后宫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