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风不动草先知(2/2)
深夜,青雀神色慌张地冲进香衡院:“香主!不好了!太医署档案房……走水了!”
沈流苏霍然起身,带人赶到时,火已被扑灭,但现场一片狼藉。
几名太医正痛心疾首地指着几堆烧成焦炭的残骸,哭诉着“典籍被毁,罪该万死”。
沈流苏一言不发,绕过众人,径直走到档案房中央。
她没有去翻检那些灰烬,只是闭上眼,深深地吸了一口气。
空气中,弥漫着陈年纸张、桐油墨锭和柏木书架混合的焦味。
但在这复杂的味道里,她的鼻子精准地捕捉到了一丝极其微弱的差异——一股属于“松烟墨”和“贡宣纸”的特殊气味。
那是二十年前,专供宫廷记录要事的纸墨,与普通档案所用截然不同。
她猛地睁开眼,指着西北角一处看似被火势波及最轻的角落:“被毁的,是那里的三十二册登记簿。”
众人大惊,一名老太医连忙道:“香主明鉴,那角落离起火点最远,怎会……”
沈流苏懒得解释,径直走过去,命人小心翼翼地收集起那里的灰烬。
回到香衡院,她当着所有人的面,将灰烬浸入一种特制的幽蓝色药水中,再用细密的滤纸缓缓过滤。
奇迹发生了。
在药水的作用下,一张张湿润的滤纸上,竟如同鬼影般,缓缓显现出部分未被彻底燃尽的文字!
笔迹虽已模糊,但字形依然可辨。
青雀凑上前,只看了一眼,便倒吸一口冷气。那是一张香料入库单!
——“紫麝合欢香,壹盒,腊月初七入库,交贤妃宫中掌事姑姑李氏签收。”
日期,正是十年前,沈家满门被指“以香毒害皇嗣”,押入天牢的那一天!
而贤妃,正是当今太子萧洵的生母,在太子幼年时便离奇暴卒。
一个可怕的念头如闪电般击中沈流苏。
如果这批香真的有毒,那么当年那场惊天大案,其真正目的,恐怕并非只是为了陷害沈家,而是从一开始,就剑指储君!
她立刻派人暗中查访当年贤妃宫中的旧人。
然而得到的结果,却让她遍体生寒。
所有与此事相关的宫人,在贤妃死后的一年内,几乎尽数因各种“意外”离奇死亡。
唯一的活口,是一名当年负责洒扫的聋哑嬷嬷,如今被安置在城南的慈济堂,苟延残喘。
夜色如墨,沈流苏换上一身粗布衣裙,独自来到慈济堂。
她避开所有耳目,找到了那位形容枯槁的老嬷嬷。
她没有问话,只是从袖中取出一个精巧的小瓷瓶,打开瓶塞,一股奇异的香雾袅袅升起,钻入老嬷嬷的鼻息。
这是沈家秘传的“醒神香”,能于短时间内,刺激衰败的神经,唤醒最深处的记忆。
老嬷嬷浑浊的双眼陡然清明了一瞬,干裂的嘴唇翕动着,发出沙哑破碎、几乎不成句的声音:“……香炉底……夹层……灯……灯灭前……三更……”
话音未落,她便头一歪,再度陷入沉沉的昏睡。
线索虽短,却已足够。
沈流苏悄然离去,返程途中,敏锐的听觉却捕捉到身后传来一丝极不寻常的脚步声,轻微,却富有节奏,是受过严格训练的人才会有的步法。
她心中一凛,并未回头,只是在经过一个昏暗的巷口时,状似无意地一甩衣袖,一把无色无味的粉末悄然洒落在地。
翌日清晨,天光微亮。
冯承恩在香衡院后墙外的石板路上,拾到了一只遗落的绣花鞋。
他将鞋子送至沈流苏面前,沉声道:“鞋底沾的,是北地特有的红黏土。京中,只有一处地方有——城外北营禁军的操练场。”
有人在跟踪她,而且,来自宫外的军方势力。
沈流苏看着那只做工精良、却沾染了尘土和她“迷踪粉”痕迹的绣鞋,眼中再无一丝波澜,只剩下猎人锁定猎物时的冰冷与专注。
她缓缓走到窗边,看着远处皇城之上,象征着皇家威仪的旗帜正在晨风中猎猎作响。
香衡院的院墙之外,京城已经苏醒,一片繁华喧闹。
她想,这京城,实在是太亮了,亮得让许多藏在暗处的东西,无处遁形。
可有些人,偏偏喜欢黑暗。
那么,就让他们在最亮的地方,现出原形。
她的目光落在了桌案上的一份公文上,那是她亲手拟定的,关于下个月在京城举办首届“香衡节”庆典的章程。
届时,万民同乐,百官齐贺。
沈流苏的嘴角,勾起一抹极淡、却极冷的笑意。
她轻轻吹熄了桌上的烛火,任由晨光洒满整个房间,低声自语:
“好啊,我倒要看看,谁怕灯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