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重生之盗墓至尊我为神 > 第190章 未尽的传奇

第190章 未尽的传奇(2/2)

目录

这样的故事,在玄门大世界的各个角落不断上演,像守心花的种子,在时光里落地生根,开出一片又一片温柔的花海。

西域的壁画洞窟里,临摹古画的学徒总在深夜发现,未完成的飞天神女裙摆上多了几笔流畅的线条,与毕邪团队里周婷姑娘的画风如出一辙。更奇的是,只要对着壁画默念“风动而非幡动”——那是周婷阵法的口诀,那些神女的飘带就会在月光下微微起伏,像真的要从墙里飞出来。有老画师说,这是周婷的阵法还在运转,她当年在壁画里藏了“活阵”,要让美永远“活”在时光里。曾有个顽皮的孩童用石子划破了壁画,第二天发现划痕处竟自动渗出金粉,将缺口补得严丝合缝,旁边还多了行小字:“画会老,美不会。”那字迹,与周婷雕像指尖的阵纹一模一样。

东海的沉船遗址旁,打捞队员常会在危急时刻感到船锚突然变轻,或是在迷雾中看到一盏引路的渔火。那渔火蓝莹莹的,像极了深海族人鱼的夜明珠,却比任何灯塔都要可靠。有经验的老队长会让新手对着海水说“多谢阿宁的机关灯”,话音刚落,渔火就会晃两晃,仿佛在点头。他们不知道,三千年的阿宁曾在这里布下无数机关鱼,鱼腹里藏着夜明珠,鱼鳍上刻着洋流图,只为给迷路的船只指引方向。去年有艘渔船触礁,船员们抱着浮木在海上漂了三天,就在绝望之际,一群发光的鱼突然围过来,用身体推着浮木往岸边走,鱼群里最大的那条,额头竟有个小小的“宁”字刻痕——那是当年阿宁给第一只机关鱼刻的标记。

南疆的药谷中,采药人在暴雨天躲进山洞,总能发现石壁上多了个避雨的草棚,棚顶铺着的守心花晒干后,竟能治风寒。草棚的柱子上总刻着“雨停再走,路滑”,字迹娟秀,是林婉清的笔迹。有药农说,曾在月圆夜看到药谷深处有个背着药篓的身影,手里的草药在月光下泛着绿光,那轮廓,和药谷石碑上的婉清姑娘画像分毫不差。更神的是,药谷里有种叫“回春草”的珍稀药材,只在心怀善念的人面前开花,去年有个郎中为了救瘟疫病人冒险进山,原本枯萎的回春草突然绽放,草叶上还沾着张字条:“三株够了,留根。”郎中后来把字条拿去给毕家的人看,他们说,这字迹和林婉清留在《药经》上的批注一模一样。

玄门大世界的藏书楼里,深夜抄书的书生常会遇到怪事:写着写着,笔尖的墨突然变得顺滑,纸上的错字被轻轻划掉,旁边还多了行批注“此处应为‘守’而非‘狩’”。那批注的笔迹刚劲有力,与毕邪在《守心录》里的批注一模一样。更妙的是,只要把抄错的纸放在窗台上,第二天早上就会发现,纸上落满了光羽族的羽毛,每根羽毛上都写着细小的字,是苏晴姑娘的符箓心得。有个寒门书生买不起朱砂,夜里伏案练字时,总发现砚台里会多出些红色粉末,研开后竟与苏晴秘制的朱砂效果一样,后来这书生考中功名,第一件事就是去中心广场的雕像前,把自己写的《朱砂赋》烧了,灰烬飘到苏晴雕像的指尖,竟化作点点红光,像极了她画符时的火光。

就连最调皮的孩童都知道,要是在古墓附近迷路了,只要对着空气喊“毕邪大叔”,就会有片光羽落在手心,顺着光羽的方向走,总能找到回家的路。光羽上偶尔会沾着点泥土,那泥土的气息,与黑风岭古墓里的一模一样。上个月有个孩子在黑风岭捉迷藏时掉进了土坑,哭着喊“毕邪大叔救我”,坑口突然垂下根青藤,藤上还缠着半片玄色衣角,和沈砚之在龙骨山看到的那片一模一样。孩子的母亲说,那晚孩子做了个梦,梦见个穿玄色劲装的叔叔,用剑鞘敲了敲他的脑袋,塞给他颗甜甜的糖。

三千年后的一天,毕小邪——那个在中心广场上追着光羽跑的孩童,已长成了挺拔的少年。他跟着祖父来到黑风岭古墓,手里捧着新刻的《守心录》拓本,要将这些年收集的新故事补刻在毕邪雕像的底座上。底座上的刻字早已密密麻麻,从“龙骨山定魂砂显灵”到“东海机关鱼救船”,每一行都刻得工工整整,边缘还刻着小小的守心花图案。有几行字的刻痕特别深,那是去年一群孩童合力刻的,他们说“要让毕邪大叔看得更清楚”。

“太爷爷,”小邪摸着底座上“凡有古墓处,皆有守护心”的刻字,突然问道,“毕邪大人真的变成光羽、变成草棚、变成壁画里的影子了吗?”

祖父笑了,指着远处正在修复古钟的修士:“你看王爷爷,他擦钟时多认真,连钟耳里的灰尘都用棉签沾,那是毕邪大人的‘守’;街角李婶给问路的人画地图,画得比谁都仔细,连哪棵树有分叉都标出来,那是苏晴姑娘的‘善’;药铺的张大夫总给穷人送药,自己饿着肚子也要先给病人熬药,那是婉清姑娘的‘仁’;还有城东的木工匠,总在机关里藏点小惊喜,说‘要让用的人开心’,那是阿宁的‘巧’……”

他的手指划过广场上熙熙攘攘的人群:穿机械族工装的年轻人正在检修雕像的感应装置,额头上沾着油污却笑得灿烂,他手里的扳手,和阿宁雕像上的工具样式相同;光羽族的孩童正把光尘撒在守心花上,嘴里念叨“要让花永远开”,他们的动作,像极了苏晴当年给符箓描金的样子;甚至连刚学会走路的婴儿,被母亲抱着路过雕像时,都会伸出小手去摸底座的刻字,眼神纯净得像块水晶,仿佛天生就懂这石头里藏着的温柔。

“三千年了,他们早就不是某个人,而是变成了我们心里的东西。”祖父的声音带着感慨,“就像这雕像,石头会老,但只要还有人记得‘守护’,他们就永远活着。你看那守心花,为什么总在雕像周围开得最旺?因为每颗靠近的心,都带着点他们的影子。”

话音刚落,一阵风吹过,雕像上的破界剑突然反射出一道金光,正好落在小邪捧着的拓本上。拓本上“未尽的传奇”四个字仿佛活了过来,笔画间钻出点点光尘,像无数只小手,轻轻托起了少年的梦想。远处,光羽族的使者正展开羽翼,将新的古墓坐标刻在雕像底座上;机械族的工匠在调试感应装置,要把刚收集到的“东海沉船新发现”录入系统;植物族的长老撒下新的守心花种子,花瓣上写着“第三千零一个故事”——那是关于沈砚之在龙骨山的奇遇。

毕小邪看着这一切,突然握紧了手里的刻刀。他要把今天的故事刻下去——关于一个在龙骨山听到提示的少年,关于一盏在迷雾中引路的渔火,关于那些藏在时光里的温柔与力量。他知道,自己刻下的不只是文字,更是一种承诺,就像三千年的毕邪在破界剑上刻下的第一个符文,在时光里生生不息。

因为有些传奇永远不会结束。它们会化作风,化作光,化作每个普通人心里的那点“守”与“护”,在玄门大世界的每个角落,继续书写新的篇章。而那座矗立在中心广场的雕像,不过是无数故事的起点,而非终点。

就像毕邪当年刻在黑风岭石壁上的最后一句话:“我走了,但我们还在。”

夜色渐深,龙骨山的古墓里,沈砚之留下的青铜灯还在轻轻燃烧,灯芯跳动的光晕中,一道玄色身影仿佛正弯腰拾起那半片衣角,指尖划过石壁上的镇魂符,将那个没画完的笑脸补得更圆了些。远处,守心花的香气顺着甬道飘进来,与三千年的时光缠绕在一起,酿成了一杯名为“永恒”的酒,醉了岁月,暖了人心。而在玄门大世界的每个角落,新的故事正在发生,像守心花的藤蔓,缠绕着过去与未来,永远生长,永远鲜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