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寒门小神童 > 第160章 愿者上钩,借势东风

第160章 愿者上钩,借势东风(2/2)

目录

刘明宇被父亲夸得有些不好意思,但他看着自己耗费无数心血的作品,终于完美运转,心中那份巨大的成就感与喜悦,早已充斥了整个胸膛。

他下意识地看向自己的老师,只见苏明理正对他,露出了一个赞许的、肯定的微笑。

仅仅是这一个微笑,便胜过了世间所有的赞誉。

“赵大人,”苏明理的声音,打破了现场的寂静,“此模型,提水之效,尚不及实物十分之一。若按图纸,建造一架完全体。只需三尺水流,便可日夜不息,灌溉良田五百亩。若遇湍急河流,一架水车,足以灌溉千亩之地!从此,大旱之年,百姓或可免受饥馑之苦!”

“灌溉千亩!”

这四个字,如同一道惊雷,在赵德芳的脑海中轰然炸响!

他瞬间就明白了这东西背后所蕴含的,足以改变整个大周朝国运的恐怖潜力!

他再也无法保持镇定,几步冲上前,一把抓住苏明理的肩膀,双目赤红,声音嘶哑地问道:“明理!此物……此物的图纸,可能献于朝廷?”

他问出这句话时,已经不自觉地用上了“献”这个字。

因为他知道,这东西的价值,已经远远超出了一个县,一个府,甚至一个省的范畴。

它属于整个天下!属于朝堂之上的那位天子!

苏明理看着状若疯狂的赵德芳,脸上依旧是那副平静的微笑。

他等的就是这句话。

他知道,自己这借来的东风,已经成功地,将这架小小的水车,吹向了那权力的最高峰。

赵德芳的失态,只持续了短短片刻。

当他意识到自己竟紧紧抓着一位“小三元”功名在身的秀才的肩膀时,一股热流瞬间涌上脸颊,他触电般松开手,后退一步,整了整略显凌乱的官袍。

但他眼中那股灼热的、混杂着激动与敬畏的光芒,却丝毫未减。

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对着苏明理,郑重其事地、以官员对平民的最高礼节,长揖及地。

“赵某,代清河一县,乃至冀州万千黎庶,谢过苏先生,此番功在社稷之大德!”

他用的,是“先生”之称。

这代表着,在他心中,苏明理的地位,已经超越了“贤侄”、“小三元”这些范畴,而是上升到了可以与自己平等对话,甚至需要自己仰望的、开宗立派的“宗师”级别。

刘文正见状,亦连忙上前,与赵德芳并肩,同样行此大礼。他不仅仅是为了感谢苏明理点化了自己的儿子,更是作为一个地方官,被眼前这“国之重器”所蕴含的巨大能量所折服。

“大人言重了,快快请起!”

苏明理连忙上前,与刘明宇一同,将二人扶起。他知道,从这一揖开始,自己与清河县官府的关系,将进入一个全新的、牢不可破的阶段。

“明理,非是本官小题大做。”赵德芳站直身子,神情无比严肃,“你可知,此物一旦推广,意味着什么?”

他伸出手指,一字一顿地说道:“意味着我大周朝的农耕版图,将得以极大拓展!无数以往因缺水而抛荒的旱地、坡地,都将变为沃野良田!意味着我朝的粮食产量,将有根本性的提升!仓廪实,则天下安。这,是足以安邦定国的奇功伟业!”

他的声音,掷地有声,在场的每一个人,都听得热血沸腾。那些原本只觉得自己是在“做活计”的老工匠们,此刻看着那架不停转动的水车,眼神都变了。他们第一次意识到,自己亲手打造出来的,竟是这样一个了不得的“宝贝”!

“大人谬赞。”苏明理的语气依旧谦逊,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自信,“小子亦知此物事关重大,故不敢私藏。这全套的图纸,以及详尽的营造法式,小子早已命弟子明宇誊录完毕,正欲呈交大人,由大人定夺,是否上达天听。”

说着,他朝刘明宇递了个眼色。

刘明宇立刻会意,从早已备好的木匣中,捧出了一卷厚厚的图纸。与他平日里在工坊使用的草图不同,这份图纸,是用上等的绢帛绘制,线条清晰,标注详尽,每一个部件都配有分解图和详尽的文字说明,其精美与专业程度,足以让任何工部的官员汗颜。

赵德芳看着那卷图纸,只觉得它重逾千斤。

他知道,这不仅仅是一卷图纸,这是一份泼天的功劳!是一条通往青云之上的康庄大道!

他几乎可以预见,当这份图纸连同奏疏一起摆在皇帝的案头时,将会引起何等巨大的震动!而他赵德芳,作为此事的发现者和上报者,其功绩,足以让他在官场上连升三级!

巨大的狂喜涌上心头,但他旋即又冷静下来。他看向苏明理,眼神变得无比复杂。

如此天大的功劳,苏明理竟然就这样轻易地、毫无保留地交给了自己?他图什么?

“明理,”赵德芳的声音变得低沉而又恳切,“如此大功,你为何不留待将来,待你科举入仕,再亲自呈于圣上?届时,平步青云,封侯拜相,亦非难事。”

这,是他作为一个盟友,发自肺腑的疑问,也是一次最后的试探。

苏明理闻言,微微一笑,那笑容,清澈而又坦然。

“大人,小子有三点考量。”

他伸出一根手指:“其一,小子如今人微言轻,不过一介秀才。纵有此物,贸然上呈,非但不能取信于朝堂,反而可能引来祸端,落得个‘怀璧其罪’的下场。由大人这等朝廷命官、一方父母上呈,方能名正言顺,取信于君王。”

赵德芳缓缓点头,此乃老成之言。

“其二,”苏明理继续道,“此物虽好,但从图纸到实物,再到推广至全国,非一日之功。其中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非一人一家所能承担。此事,必须要借助朝廷之力,由上至下推行,方能尽全功,利天下。小子所求,非一家一姓之私利,而是此物能真正地福泽万民。”

这番话说得大义凛然,让赵德芳与刘文正,都不禁肃然起敬。

“其三,”苏明理的目光,扫过在场的所有人,最后落在赵德芳的脸上,语气变得无比诚恳,“小子亦有私心。”

他终于图穷匕见。

“哦?愿闻其详。”赵德芳的精神高度集中。

“小子的私心,便是这‘格物院’。”

苏明理指着身后的工坊,以及那些神情激动的工匠们,“小子以为,‘天工开物’之道,博大精深,远不止一架水车。小子斗胆,恳请大人在奏疏之中,能为这格物院,为我这弟子刘明宇,也为这些呕心沥血的匠人们,请一个‘名分’。”

“名分?”

“对!”苏明理的声音铿锵有力,“恳请大人奏请朝廷,将此地,定为‘大周农器改良试造所’,准许其挂牌存续。并由朝廷下旨,嘉奖我弟子刘明宇‘格物致用’之功,再赐予这些有功之匠人‘官匠’的身份,免其徭役,以彰其功!”

此言一出,全场皆惊!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