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一疏入京,紫禁惊澜(2/2)
一个八岁的少年,造出了足以改变国运的重器!
这个念头,让他感到一阵头晕目眩。他知道,自己手中这份薄薄的奏疏,其分量,足以压垮整个文渊阁!
他不敢再有丝毫怠慢,捧着奏疏,快步走到一扇紧闭的房门前,恭敬地叩了叩门。
“首辅大人,冀州有万急要务上呈,下官……不敢擅专。”
门内,传来一个苍老而又威严的声音。
“进来。”
大周朝当朝首辅,严嵩,年已七旬,却依旧精神矍铄。他须发皆白,面容清瘦,一双眼睛,却如同鹰隼般锐利,仿佛能洞穿人心。
他从李默手中接过奏疏,只扫了一眼,便将其放在了一边,转而端起茶杯,轻轻吹着气,慢条斯理地问道:“李学士,依你看,此事,真假几分?”
他没有问奏疏的内容,而是直接问李默的判断。
李默额头渗出细汗,躬身答道:“回禀首辅大人。下官初看,以为荒诞不经。但细品之,其言之凿凿,逻辑自洽,且……且其所求,不为名利,只为‘格物’正名,不似作伪。下官愚见,或有……七分真。”
“七分真?”严嵩放下茶杯,嘴角勾起一抹莫测的笑意,“那便是天大的事了。”
他没有立刻拿起奏疏细看,反而又问了一个看似毫不相干的问题:“冀州布政使周延儒,是何人门下?”
李默心中一凛,立刻答道:“周延儒,乃是次辅徐阶徐大人的同乡,亦是其一手提拔。”
“嗯。”严嵩点了点头,不再多言。
他这才慢悠悠地拿起赵德芳的奏疏,逐字逐句地看了起来。他的表情,始终古井无波,看不出喜怒。
良久,他将奏疏放下,闭上了眼睛,手指在桌案上轻轻敲击着,整个房间,只剩下“笃、笃、笃”的轻响,仿佛敲在每个人的心上。
突然,他睁开眼,眼中精光一闪。
“此事,过于重大。真伪未辨之前,不可轻动,以免动摇国本,沦为笑柄。”他的声音,不疾不徐,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即刻,以内阁之名,拟两道密令。”
“其一,发往冀州按察使司。命按察使即刻派得力干员,便衣简行,秘密赶赴清河县,不许惊动地方。只做一件事——亲眼验证那‘水转翻车’,是否真如疏中所言。是,或不是,即刻回报。”
“其二,发往锦衣卫北镇抚司。”
听到“锦衣卫”三个字,李默的心猛地一跳!
“命锦衣卫,彻查清河秀才苏明理。其人出身、师承、过往言行,乃至其父祖三代,巨细靡靡,务必查个水落石出!我要知道,他究竟是天纵奇才,还是……背后另有高人!”
严嵩的眼中,闪过一丝深沉的冷意。
一个八岁的孩童,不仅连中三元,还能献策扳倒地方巨擘,更能造出此等国之重器?
他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