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寒门小神童 > 第166章 争论,是思想碰撞的开始

第166章 争论,是思想碰撞的开始(1/2)

目录

清河县,致知堂。

一个名叫张若谷的年轻学子,正有些懊恼地站在书铺门口。

他是县学里成绩中等的生员,家境不算富裕,平日里买书,总要掂量再三。今日,他是来买一本字帖的,却没想到,致知堂的规矩竟如此“古怪”。

无论买什么,哪怕只是一方墨锭,都会被掌柜笑呵呵地塞过来一份印刷品,美其名曰《致知旬刊》,分文不取。

“不过是些招揽生意的噱头罢了。”张若谷起初不以为意,随手便想将那薄薄几页纸塞进袖中。

然而,当他的目光无意间扫过那刊物的标题时,却不由得愣住了。

《论漕运之利弊》、《清河县棉桑种植考》、《论商税与国本》。

这……这是何等狂妄的标题!

漕运,国之血脉;商税,国策之基。这等军国大事,岂是他们这些地方上的小小生员所能妄议的?更何况,这刊物竟还煞有介事地探讨起了本地的棉桑种植,这在他看来,更是“不务正业”,是农户与商贾才该关心的事情。

“荒唐,简直是荒唐!”他心中暗道,“苏小三元名气虽大,但这致知堂,未免也太不着调了。”

带着几分鄙夷,他走到了街角的茶摊,要了一碗粗茶,本想将那份《旬刊》当做废纸垫在桌角,但鬼使神差地,他还是将其展开,打算看看里面究竟写了些什么“惊世骇俗”的歪理邪说。

只看了几行,他脸上的鄙夷,便凝固了。

那篇《论漕运之利弊》,并未像他想象中那般空谈阔论。文章开篇,便罗列出了一系列详实得令人心惊的数据——“我大周岁漕四百万石,其中,自淮安至通州,因河道淤塞、水手贪墨、官吏盘剥,其损耗竟高达三成以上,计百万石有余。此百万石,足以活饥民数以千万计……”

张若谷的手,微微颤抖起来。

这些数据,他从未在任何一本圣贤书中读到过!文章的作者“清河居士”,仿佛亲身走过千里漕运一般,将每一个环节的弊病,都剖析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

他强忍着心中的震撼,继续往下读。当他看到那篇《清河县棉桑种植考》时,更是被其中的内容惊得说不出话来。

文章里,没有一句“子曰诗云”,通篇都是诸如“我县南高北低,南坡向阳,土质松软,宜种棉;北地近水,沙土交杂,宜植桑”、“棉三年需轮种,否则地力衰竭,其产锐减”、“桑叶采摘,须留三叶于枝头,方不伤其根本,来年可发新芽”之类的……“农人之言”。

可这些“农人之言”,却被作者用一种条理清晰、逻辑严密的文字,归纳总结,甚至还附上了一张简易的清河县地图,用不同的标记,标注出了最适合种植棉、桑的区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