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黑暗中的种子(2/2)
当铁链被解开,葛常、孙思邈和冷一,被狱卒架着,踉踉跄跄地跟着苏明理,走出那道代表着绝望的死囚牢大门时。
一道久违的,刺目的阳光,照在了他们脸上。
三个人,都下意识地眯起了眼睛。
他们不知道,等待他们的,将会是怎样一种命运。是成为试药的白鼠,还是……别的什么。
但至少,他们暂时,不用死了。
“从今天起,你们的命,是我的。”苏明理的声音,在他们身后响起,不带一丝感情,“忘了你们以前的名字,忘了你们以前的身份。你们现在,只有一个任务。”
三人停下脚步,回头看着他。
“跟着我,去格一格,这天地间,最精妙的‘物’——人身。”
苏明理的眼中,闪烁着一种近乎狂热的光芒。
“你们,愿不愿意?”
葛常,那个绝望的方士,看着这个将自己从鬼门关拉回来的孩子,第一个跪了下去,声音嘶哑:“罪囚……愿为先生,赴汤蹈火。”
孙思邈,那个被冤枉的郎中,看着苏明理那双仿佛能洞悉一切的眼睛,也跟着跪了下去,重重叩首:“罪囚……愿为先生,执鞭坠镫。”
唯有冷一,依旧站着。他那只独眼,死死地盯着苏明理,像一头审视猎物的孤狼。
许久,他才缓缓地,单膝跪地,用一种军人特有的方式,沉声道:“冷一的命,是先生的。刀,也是。”
苏明理点了点头。
他知道,自己今天在天牢这片最黑暗的泥土里,亲手,埋下了三颗种子。
将来,他们会结出怎样的果实,他自己,也充满了期待。
就在苏明理于天牢中招兵买马的同时。
京城的舆论风暴,也如同严嵩预料的那样,悄然拉开了序幕。
起初,只是一些从冀州来的客商,在酒楼里,绘声绘色地讲述着清河县纺工失业、全家老小抱头痛哭的“惨状”。
渐渐地,一些落魄的书生,将这些故事,改编成了更加催人泪下的评书话本,在天桥瓦舍间,开始传唱。
“……可怜那张家小娘子,年方二八把家当,一双巧手纺棉纱,养活爹娘在病床。忽一日,妖术起,八锭纺车如虎狼,可怜十指磨出血,不敌那铁轮转得狂……”
再后来,一些朗朗上口的歌谣,开始在市井之间流传。
“苏神童,坐京城,一道妖术天下惊。清河县,棉纱停,多少人家断了生……”
舆论,如同一场无声的瘟疫,迅速地,在京城底层蔓延开来。
苏明理,这个在达官贵人眼中一步登天的“苏先生”,在普通百姓的口中,渐渐地,变成了一个不食人间烟火,为了自己的功名,不惜让百姓流离失所的“妖童”。
风,正起于青萍之末。
而这一切,深居西苑的苏明理和嘉靖皇帝,暂时,还一无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