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点石成金(2/2)
这是一场,谁也无法拒绝的邀请。
严嵩的轿子,在人群中,显得格外沉稳。黑色的轿身,没有任何多余的装饰,但那由十六名精壮轿夫抬着的规制,和轿前,由锦衣卫校尉亲自开道的阵仗,无声地,彰显着这位首辅大人的,无上权柄。
轿内,严世蕃坐立不安,他掀开轿帘的一角,看着外面那黑压压的人群,只觉得一股无名的烦躁,在心中升腾。
“父亲,您说……这苏明理,他会不会,是在故弄玄虚?”他忍不住,再次开口,试图从父亲那里,得到一丝安慰,“万一……万一他那‘水泥’,只是个样子货,根本不堪一用呢?那今日,岂不是他自掘坟墓?”
严嵩,闭着眼睛,靠在软垫上,仿佛睡着了一般。
听到儿子的话,他才缓缓地,睁开眼。
那双浑浊的眼睛里,没有丝毫的波澜。
“世蕃。”他淡淡地说道,“事到如今,你还看不明白吗?”
“那水泥,是真是假,已经……不重要了。”
“什么?”严世蕃一愣。
“重要的是,”严嵩的声音,变得有些飘忽,“他,已经成功地,将所有人的目光,都吸引到了西山。他将圣上,将满朝文武,将全城百姓,都变成了他这场大戏的,观众。”
“在所有人的注视下,他要展示的,不仅仅是两件器物。”
“他要展示的,是一种力量。”
“一种,我们从未见过,也无法理解的,‘创造’的力量。”
“今日,无论他那水泥,是坚如磐石,还是不堪一击。他,都已经赢了。”
“因为,他已经在所有人的心里,种下了一颗种子。一颗,名为‘格物’的种子。”
“他告诉天下人,除了四书五经,除了科举八股,这个世界上,还有另一条路,可以通往……权力和财富的巅峰。”
严嵩说到这里,轻轻地,咳嗽了两声。
“我们,从一开始,就小看了他。我们以为,我们是在和一个‘妖童’斗法。我们错了。”
“我们,是在和一个,企图改变天地规则的‘开道者’,为敌。”
严世蕃,听得是遍体生寒。
他第一次,从父亲的口中,听到了“为敌”这两个字。
在此之前,苏明理,在他们眼中,只是一个需要被“拔除”的钉子,一个需要被“碾死”的虫子。
而现在,他,已经成为了一个,需要被正视的,“敌人”。
另一边,徐阶的轿子,则显得朴素了许多。
轿内,只有他一人。
他的手中,紧紧地,攥着那份《京师快-t-》的号外。那粗糙的纸张,几乎要被他手心的汗水,给浸透了。
他的心情,比严嵩父子,要复杂一百倍。
有激动,有欣慰,有骄傲,但更多的,是一种,深深的……忧虑。
成了。
他当初,在冀州,在那间小小的书房里,看到的,那个关于“实学”的,模糊的未来,似乎,正在以一种,超乎他想象的速度,变成现实。
苏明理,这个由他一手发现,并推到台前的“神童”,没有让他失望。
他不仅,在严党的围剿中,活了下来。
更是,以一种石破天惊的方式,为“实学”,为自己,杀出了一条血路。
但是……
徐阶看着窗外,那些疯狂的人群,心中的忧虑,便如同潮水般,涌了上来。
太快了。
实在是,太快了。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苏明理现在,已经不是“秀于林”了。他简直,是直接在百官的头顶上,种下了一棵,直插云霄的,通天神木!
他将自己,置于了所有聚光灯的中心,置于了所有矛盾的焦点。
他将这场,原本只是在暗流中涌动的,“经义”与“格物”之争,毫无保留地,摆在了台面上,摆在了所有人的面前。
这,是在逼着所有人,站队。
要么,站在他这边,拥抱这个全新的,充满了未知与机遇的“格物时代”。
要么,就站在他的对立面,成为被时代车轮,无情碾压的,旧秩序的维护者。
这是一场,没有退路的豪赌。
徐阶知道,从今日起,他,作为苏明理最初,也是最重要的“引路人”,再也无法,置身事外了。
他,必须,旗帜鲜明地,站在这棵神木之下,为他,遮挡来自四面八方的,最猛烈的风雨。
“罢了……罢了……”他长长地,叹了一口气,将那份报纸,小心翼翼地,折好,放入袖中。
“老夫这一把骨头,就陪你这个小疯子,赌上这一回吧。”
当庞大的人流,汇聚到西山脚下时。
所有人都被眼前的景象,给震撼了。
西山,原本只是一片荒凉的采石场。
而现在,这里,已经被彻底改造,变成了一个,巨大无比的,露天“舞台”。
舞台的中心,是一座新近搭建起来的,高达三丈的,皇家观礼台。黄罗伞盖,金瓜大纛,早已准备妥当。
观礼台的正前方,是一片被清理出来的,巨大的空地。
空地的中央,用黄土和石灰,画出了两个巨大的圆圈。
一个圆圈里,静静地,躺着那块,一尺见方的,灰黑色水泥砖。
另一个圆圈里,则摆放着一张铺着红绸的长案。案上,放着那根,银白色的,因瓦合金标准尺。
而在空地的四周,早已被一队队的禁卫军,用一人多高的木栅栏,给围得水泄不通。
百姓们,只能站在栅栏之外,踮着脚,伸长了脖子,远远地,眺望着。
而那些有头有脸的官员和士绅,则被安排在了观礼台下方的两侧,有专设的座位和茶水。
整个现场,人声鼎沸,却又,井然有序。
司礼监和东厂的人,几乎倾巢而出。他们穿着醒目的飞鱼服,腰佩绣春刀,如同鹰隼一般,监视着现场的每一个角落,维持着秩序。
而另一支,同样身穿飞-t-服,但气质却更为冷冽肃杀的队伍,则静静地,驻守在观礼台的后方,和通往山顶的各个要道上。
他们,是锦衣卫。
为首的,正是那个面容冷峻,眼神如刀的千户,沈炼。
他站在一处高坡之上,冷冷地,俯瞰着下方,这片,由无数人的欲望和狂热,所构成的,巨大的名利场。
他的手中,紧紧地,攥着一块,紫金腰牌。
腰牌上,还残留着,黄锦身上,那股独特的,龙涎香的味道。
他的耳边,仿佛还在回响着,冯保,那个小太监,昨夜,在他耳边,留下的那句话。
“清河县的故人,在西山,备下了好戏。请他,带着他的人,去看一场,真正的,点石成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