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寒门小神童 > 第224章 将万物放大千倍、万倍的镜筒

第224章 将万物放大千倍、万倍的镜筒(2/2)

目录

苏明理看着一脸焦虑的徐阶,只是平静地递过去一杯茶。

“徐大人,请息怒。”他缓缓说道,“科学院要探索的,是天地万物的至理。而数学,便是解读这些至理的唯一语言。不懂数学,便如同不识字的文盲,根本无法开启格物之学的大门。”

“我并非要与天下读书人为敌。恰恰相反,我是想为他们打开一扇新的窗户,让他们看到,除了八股文章、经义策论之外,还有一片更广阔、更真实的天地。”

“至于动摇国本……”苏明理的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徐大人,您觉得,是皓首穷经的空谈能强国,还是能造出蒸汽机、算出天体运行规律的实学,更能稳固国本?”

徐阶被问得哑口无言。

他看着苏明理那双平静而深邃的眼睛,忽然意识到,自己眼前的这个少年,其思想的深度,早已远远超出了他的理解。他所考虑的,或许已经不再是简单的朝堂博弈,而是一个文明的未来走向。

“唉……”徐阶最终只能化作一声长叹,摇着头离开了。他不知道苏明理是对是错,他只知道,自己已经无法再用过去的经验,去衡量和约束这个少年了。

考试,依旧在继续。

虽然每天都有无数人乘兴而来、败兴而归,但苏明理却一点也不着急。他知道,真正的人才,必然会在这场大浪淘沙中,显现出来。

终于,在考试的第五天,一个合格者出现了。

那是一个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的青年,名叫宋应星。他并非科举出身,只是一个屡试不第的落魄秀才,平日里靠给人代写书信、抄录账本为生。但他对算学却有着一种近乎痴迷的热爱,曾耗费数年光阴,注解《九章算术》。

当他看到那份考卷时,激动得浑身颤抖,只觉得上面的每一道题,都像是为他量身定做的一般。他仅用了一个时辰,便将整张试卷完美作答。

苏明理亲自批阅了他的试卷,当即拍板,将他录为格物科学院的第一位研究员,主攻数学。

宋应星的出现,仿佛是一个信号。

在接下来的半个月里,越来越多被主流科举制度埋没的“奇才”、“怪才”,从大明的各个角落,汇聚到了西山。

有精通天文历法,能精准推算出日月星辰轨迹的布衣学者;有痴迷于草木虫鱼,走遍千山万水,绘制出无数精准图谱的民间博物学家;甚至还有一名来自西洋的传教士,带来了西方最前沿的几何学与天文学知识……

他们中的每一个人,在世俗的眼光看来,都是“不务正业”的边缘人。

但在苏明理眼中,他们每一个人,都是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是未来大明科学界最宝贵的财富。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格物科学院的雏形,便已搭建完成。

数学、物理、化学、天文、生物、地理……各个学科的研究室相继成立。苏明理将自己脑海中那些超越时代的知识体系,进行拆分和简化,编写成一本本教材,分发给众人。

他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以引导和启发为主,鼓励他们亲自动手实验,亲自去观察和验证。

整个西山,形成了一种奇特的景象。

一边,是皇家营造行热火朝天的工业生产,轰鸣的机器,冲天的炉火,代表着改造世界的力量。

另一边,则是格物科学院内安静而严谨的学术研究,激烈的讨论,不眠不-休的实验,代表着探索世界的智慧。

生产与科研,应用与理论,这两匹拉动文明前进的马车,在苏明理的驾驭下,第一次并驾齐驱,开始缓缓地转动起它们的车轮。

而苏明理,则将自己的大部分精力,投入到了科学院最重要的一个项目中——光学研究,以及“显微镜”的制造。

他知道,这件神器的诞生,将不仅仅是满足嘉靖帝对“长生奥秘”的幻想。

它将彻底颠覆人类对世界的认知。

它将开启一个全新的时代。

一个名为“微观”的时代。

显微镜的制造,其核心在于镜片。

在这个时代,虽然玻璃的吹制技术已经相当成熟,但主要用于制作窗户、器皿等。用于制作光学镜片的玻璃,对纯净度、均匀度和折射率的要求,都达到了一个近乎苛刻的级别。

苏明理将这个任务,交给了化学部的葛常和一名新招募进科学院、祖上三代都是琉璃匠的年轻人,名叫李茂。

“葛师傅,李师傅。”苏明理将两人叫到新建的光学实验室内,指着图纸说道,“我需要一种前所未有的纯净玻璃。它必须像最纯净的水晶一样透明,内部不能有任何气泡和杂质。它的成分,也必须严格按照我给出的配方来。”

他递给葛常一张写满了化学式和配比的单子。上面罗列的,是后世制造冕牌玻璃和火石玻璃的基础配方,主要成分是高纯度的二氧化硅、碳酸钠、碳酸钾以及氧化铅等。

葛常看着那张天书般的单子,虽然看不懂那些符号,但他看懂了后面标注的材料名称和精确到“钱”以下的重量配比。他抚着胡须,面露难色:“督办大人,提纯石英砂(二氧化硅)倒是不难,但这碳酸钠、碳酸钾,尤其是这氧化铅,要做到您要求的纯度,恐怕……”

“我知道很难。”苏明-理打断了他,“所以我才把这个任务交给你。化学部可以动用营造行所有的资源,建造你们需要的任何设备。我不管你们用什么方法,蒸馏、结晶、还是酸碱萃取,一个月之内,我要看到第一批合格的原料。”

“是!”葛常感受到了苏明理语气中的决心,立刻领命。

苏明理又转向李茂:“李师傅,你的任务,是改良现有的熔炼和退火工艺。我要的镜片玻璃,不能有丝毫的内部应力。这意味着,从熔炼到成型,再到冷却,整个过程的温度,都必须得到精准的控制。”

他描述了一种后世常用的“阶梯式退火法”,即在玻璃成型后,将其置于一个可以精确分段控温的退火窑中,让它在极长的时间里,非常缓慢地,一点点地冷却下来,从而最大限度地消除内部应-力。

李茂听得如痴如醉。他虽然不懂其中的物理原理,但他凭借多年的工匠直觉,立刻意识到苏明理所说的方法,直指琉璃制造中最核心的难题——炸裂与变形。

“督办大人真乃神人也!”李茂激动地说道,“小人……小人这就去设计新的退火窑!”

任务分配下去,光学实验室立刻忙碌起来。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