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凤栖梧宦海龙吟 > 第9章 贵妃的暗示

第9章 贵妃的暗示(2/2)

目录

周贵妃似乎对他的顺从颇为满意,脸上的笑容加深了几分,话锋却悄然一转:“说起来,景琰你啊,就是性子太过沉静了些。不像宏儿,整日里舞枪弄棒,嚷嚷着要为他父皇分忧,去边疆建功立业。虽说急躁了些,倒也是一片赤子之心。”

她顿了顿,声音放缓,语调却更显得意味深长:“这宫里宫外,眼睛都看着呢。储君之位,关乎国本,更需德才兼备,能为陛下分忧解难之人。若是终日只知沉溺书画,不同世事,难免惹人非议,觉得……嗯,少了些担当。”

她轻轻叹息一声,像是颇为惋惜:“陛下虽疼爱你,但身为帝王,总要以国事为重,以江山社稷为重。你说是吗?”

萧景琰的指尖在袖中微微蜷缩了一下。周贵妃的话,句句听起来像是关怀劝导,实则字字敲打,暗藏机锋。她在提醒他,二皇子如何积极进取,而他自己如何“不思进取”;她在暗示他,太子之位并非固若金汤,皇帝的宠爱也有前提;她更是在警告他,安于现状、无所作为,便是“德不配位”。

他抬起眼,迎向周贵妃那看似温和实则锐利的目光,声音依旧平稳:“儿臣愚钝,唯有勤勉修习,以期不负父皇期望,不敢有片刻懈怠。至于外界非议,清者自清。”

周贵妃看着他,笑了笑,那笑容却未达眼底:“勤勉修习是好事。只是有时,太过勤勉,也难免让人多想。觉得是不是……心思用得偏了?”她意有所指地顿了顿,“这宫里,风向变得快。今日夸你沉静稳重,明日或许就说你心思深沉了。说到底,安分守己,不出差错,才是最长久的福气。景琰,你是聪明孩子,当懂得本宫的意思。”

暖阁内的香气似乎变得越发浓重,几乎令人窒息。萧景琰感到一股冰冷的压力从四面八方袭来,将他紧紧包裹。他放在膝上的手,指节已因用力而微微泛白,但面上依旧维持着得体的浅笑,甚至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茫然:“贵妃娘娘金玉良言,儿臣受教。定当时刻谨记本分,不敢行差踏错。”

周贵妃仔细打量着他的神情,似乎想从那平静无波的面具下找出丝毫裂缝。片刻后,她终于像是满意了,重新慵懒地靠回软垫上,恢复了最初那种漫不经心的语气:“你能明白就好。本宫也是为你好。好了,云锦就在那边,你去挑两匹喜欢的带回东宫去吧,年轻人,也别总是穿得那么素净。”

这便是送客的意思了。

萧景琰起身,行礼告退:“谢贵妃娘娘赏赐,儿臣告退。”

自始至终,他的姿态都完美得挑不出一丝错处。

走出长春宫温暖得令人胸闷的殿阁,秋日微凉的风拂面而来,萧景琰却并未感到丝毫轻松。他步履平稳地走在宫道上,背脊挺得笔直,只有跟在他身后半步的小林子,能看到他垂在广袖之下那微微颤抖的指尖。

刚才在长春宫内,每一句看似随意的闲聊,都如同一把裹着锦缎的软刀,刀刀精准地戳向他最敏感的神经。周贵妃的“提醒”,与其说是告诫,不如说是一次居高临下的示威和敲打。她在明确地告诉他,他的一举一动都在他们的注视之下,他的“安分守己”才是他们乐于见到的。

回到东宫书房,屏退左右。当殿内只剩下他与小林子二人时,萧景琰一直紧绷的身体几不可查地晃了一下,他抬手扶住冰凉的紫檀木书案边缘,指节因用力而发白。

他闭上眼,深吸了一口气,试图驱散胸腔间那股郁结的寒意和屈辱。再睁开时,眼底已是一片沉静的暗潮

小林子无声地奉上一杯温热的清水。

萧景琰没有接,他目光投向窗外逐渐西沉的落日,声音低沉得几乎听不见:“她说的对……安分守己,或许才能活得长久……”

小林子垂眸望着地面砖石的纹路,轻声开口,声音平静无波,却像是一颗石子投入深潭:“殿下,有时退一步,并非畏缩。”他顿了顿,继续道,“或是为了看得更清,以便……日后能进得更稳。”

萧景琰猛地转头看向他。

小林子依旧低着头,补充道:“方才,奴才注意到,贵妃娘娘说话时,她身边那个掌事宫女曾悄悄退出去片刻。回来时,对贵妃微微颔首。”

萧景琰的目光骤然锐利起来:“你的意思是?”

小林子终于抬起头,眼神清澈却深邃:“奴才只是觉得,贵妃娘娘今日之言,或许不仅是‘提醒’,更可能是在试探殿下反应的同时,也在进行着某种安排。那匹云锦,或许并非仅仅是赏赐。”

窗外,最后一丝余晖没入宫墙之后,暮色如墨般迅速晕染开来。东宫内外灯火次第亮起,却照不亮那重重殿宇深处悄然滋长的阴谋。长春宫这一趟“看锦”,绝非一次简单的召见,它像是一道无声的号令,预示着更加隐秘的风波,正在这片沉暮中悄然涌动。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