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芸娘的出现(2/2)
这已是她能做出的最大限度的承诺和帮助了。一条极其脆弱、单向、且仅限于传递非紧急信息的通道。
林夙心中一块大石稍稍落地,虽不尽如人意,但已是极好的开端。他眼中流露出真诚的感激:“多谢阿姐!大恩不言谢!绝不敢连累阿姐!”
“快走吧,以后非必要,别来找我。”芸娘低下头,开始认真地分拣丝线,不再看他,语气恢复了平静,甚至带着一丝疏离,“宫里眼睛多,忘了旧事,安心当你的差才是正经。”
“是,是,我这就走。”林夙连连点头,抱紧窗纱,再次变回那个冒失匆忙的小太监,低着头快步离开,仿佛刚才的一切从未发生。
直到走出很远,拐过宫墙,再也看不到绣坊的院子,林夙才放缓脚步,后背竟已惊出一层细密的冷汗,被寒风一吹,冰凉刺骨。他靠在冰冷的红墙上,微微喘息,平复着剧烈的心跳。
成功了。第一步,迈出去了。
但他不敢有丝毫放松。芸娘的警惕和勉强显而易见,这条线脆弱得如同蛛丝。如何利用好每月两次的机会?传递什么信息?如何确保小苹的可靠?如何编码加密,即使被截获也无法被看穿?更重要的是,如何确保太子那边需要传递的消息,能及时、安全地交到自己手上?
一个个问题接踵而至。他抬起头,望着宫墙上方那窄窄的一线灰白天空,眼神重新变得坚定而锐利。
路已经指明,剩下的,就是如何在这条布满荆棘的路上,小心翼翼地步步前行。
而就在林夙离开后不久,绣坊院内,一个原本正在低头熨烫衣料的年轻宫女悄悄抬起头,目光若有所思地望了一眼林夙消失的方向,又飞快地瞥了一眼门口看似专心工作的芸娘,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探究。
***
林夙抱着那卷仿佛重逾千钧的窗纱,没有立刻返回东宫,而是绕了一段路,确认身后并无尾巴跟踪,这才朝着东宫的方向走去。
回到东宫时,已近晌午。萧景琰正在书房内临帖,看似平静,但微微急促的笔锋还是泄露了他内心的不宁。见林夙回来,他立刻放下笔,目光投来,带着询问。
林夙快步上前,先行了礼,然后走到近前,用极低的声音迅速回禀:“殿下,差事办完了。窗纱领回来了,看着成色不错。”他顿了顿,声音压得更低,“路上……碰巧遇到一位同乡旧识,在绣坊当差,许久未见,站着说了两句闲话,提起家乡一种罕见的丝线纹样,倒是新奇。”
萧景琰何等聪明,立刻听懂了话中的隐喻。他眼中闪过一丝光亮,紧握的手微微松开,点了点头,没有多问细节,只道:“办妥了便好。旧识难得,若有闲暇,聊聊家乡风物也是好的,只是莫要耽误了正事。”他给予了默许和支持。
“奴才明白。”林夙躬身,“定会谨慎,绝不会耽误殿下的事。”
正在这时,书房外传来脚步声,是侍卫通报的声音:“殿下,户部钱大人派人送来一些新到的湖笔,说是请您鉴赏。”
萧景琰和林夙交换了一个眼神。户部尚书钱有道,是个有名的骑墙派,贪财好利,周旋于各方势力之间。此时送来湖笔,示好之意明显,却也可能是试探,甚至暗中埋着眼线。
“孤知道了,收下吧,代孤谢谢钱大人美意。”萧景琰淡淡地回应,语气听不出喜怒。
看来,各方势力的小动作,从未停止。他们刚刚艰难地开辟出一条细微的缝隙,而外面的风雨,却从未歇息。
林夙垂下眼帘,心中那根弦绷得更紧了。芸娘这条线是希望,但也可能成为新的靶子。下一步,该如何走,才能在这错综复杂的棋局中,为太子,也为自己,谋得一线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