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凤栖梧宦海龙吟 > 第126章 春旱民忧

第126章 春旱民忧(2/2)

目录

“先生辛苦了,这些线索至关重要。”林夙压下心中的激动,“还请先生保重身体,后续查证,交由奴才即可。”

柳文渊摇摇头,眼中闪烁着执着的光芒:“老夫还能撑得住……务必,要揭开真相……”

离开清吏司,林夙的心情愈发沉重。柳文渊的身体状况令人担忧,而查证这些陈年旧案,需要时间和精力,偏偏他们现在最缺的就是时间。漕运案的危机尚未解除,旱灾又至,皇帝猜忌日深,三皇子虎视眈眈……每一件事都像一根绞索,勒得东宫喘不过气。

就在景琰全力赈灾,林夙暗中追查之时,三皇子萧景哲的的反击,果然如期而至。

这日,景琰正在南城粥厂巡视,一队御史台的官员突然气势汹汹地赶来,为首的正是那位刻板的赵御史。

“太子殿下!”赵御史声音洪亮,引得周围灾民纷纷侧目,“臣等接到举报,称东宫利用赈灾之便,中饱私囊,以次充好!这粥厂所用米粮,多为陈年腐米,甚至掺有沙石!请殿下给天下百姓一个交代!”

此言一出,现场一片哗然。灾民们看着碗里的粥,脸上露出惊疑不定的神色。

景琰面色一沉,目光扫过赵御史和他身后那群义正辞严的官员,心知这是对方精心策划的构陷。他尚未开口,身旁负责粥厂的官员已吓得面如土色,连连辩解:“殿下明鉴!下官绝不敢啊!所有米粮皆从官仓直接调拨,记录完备……”

“官仓调拨,就一定能保证质量吗?”赵御史冷笑一声,意有所指,“谁知其中有无猫腻?”

就在这时,人群外围忽然响起一个清亮的声音:“赵御史此言差矣!”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林夙不知何时出现在人群后方,他身边还跟着两个伙计模样的人,抬着一袋米。

林夙走上前,先向景琰行礼,然后转向赵御史和一众灾民,朗声道:“奴才奉殿下之命,暗中查访市面上粮食价格与质量,恰好购得一批米粮,正欲补充至东宫设立的东城粥棚。”他示意伙计打开米袋,里面赫然是色泽暗淡、甚至夹杂着些许霉粒和沙石的劣质米。

“各位乡亲请看,”林夙抓起一把米,展示给众人,“这才是真正的劣质米!而官仓发放的,以及东宫自掏腰包采买的,皆是此等白净新米!”他另一只手拿起粥厂锅里还未下锅的米,两相对比,高下立判。

灾民们仔细看去,果然发现官粥用的米虽然稀薄,但米粒本身是干净饱满的,与林夙带来的劣质米截然不同。

“至于这袋米从何而来……”林夙目光锐利地看向赵御史身后某个神色慌张的随从,“想必这位大人府上的采办,应该很清楚吧?若不清楚,奴才这里还有商行的交易记录和证人,可随时呈交都察院!”

那随从吓得浑身一颤,差点瘫软在地。

赵御史脸色瞬间变得难看至极,他没想到林夙竟准备得如此充分,反将一军。

景琰适时开口,声音威严而冰冷:“赵御史,弹劾朝臣,需有真凭实据。尔等听信片面之词,便当众污蔑储君,扰乱赈灾秩序,该当何罪?!”

赵御史等人冷汗涔涔,无言以对。

“此事,孤会奏明父皇,请都察院严查!看看到底是谁在囤积居奇,以次充好,又是谁在指使他人,污蔑构陷!”景琰拂袖,“来人,将这几袋劣质米,连同相关人证,一并押送刑部!”

这场风波,以东宫的全面胜利而告终。灾民们彻底明白了是非曲直,对太子的信任达到了顶峰。而赵御史等人偷鸡不成蚀把米,反而暴露了自己。

消息传回宫中,皇帝听闻后,沉默良久。他虽然不喜太子声望过高,但更厌恶臣子之间的构陷与欺瞒。尤其是利用灾情兴风作浪,触及了他的底线。他对三皇子一系的观感,悄然蒙上了一层阴影。

夜幕降临,东宫书房内灯火通明。

景琰处理完一日政务,脸上带着疲惫,却也有一丝如释重负。今日粥厂风波,虽然凶险,但结果无疑是好的。

“夙,今日多亏了你。”景琰看向静立一旁的林夙,“若非你早有准备,恐怕真要让他们得逞了。”

林夙微微躬身:“是殿下运筹帷幄,奴才只是依令行事。”他顿了顿,又道,“经此一事,民间对殿下赞誉有加,那些污蔑殿下‘收买人心’的谣言,已不攻自破。只是……三皇子那边,恐怕不会善罢甘休。”

景琰冷笑:“孤等着他。”

他走到窗前,望着窗外漆黑的夜空,旱情依旧严峻,星辰稀疏,不见半点雨意。“官仓存粮还能支撑多久?”他问。

“若只维持目前标准,至多半月。”林夙回答,“我们自行采买的粮食,也消耗甚巨。石虎那边传来消息,京城及周边粮商的存粮似乎被某些大商户联合控制,价格高企且采购困难。”

景琰眉头再次锁紧。钱粮,始终是最大的问题。

“柳先生那边情况如何?”景琰转换了话题。

林夙神色一黯:“柳先生忧劳过度,今日咳血了。杜衡已强行让他卧床休息。”

景琰沉默片刻,叹道:“是孤对不起这些忠心追随之人……先生查到的线索,至关重要,你要抓紧。”

“奴才明白。关于听雨楼和北疆战利品两条线,奴才已加派人手。只是那听雨楼守卫森严,且似乎设有机关暗道,我们的人难以深入查探。而北疆战利品年代久远,相关记录多有缺失,查证起来困难重重。”

就在这时,赵怀安匆匆入内,脸上带着一丝兴奋与凝重。

“殿下,林公公,我们监视听雨楼的人有重大发现!”

“讲!”景琰和林夙同时精神一振。

“今夜子时,有一辆马车秘密抵达听雨楼后门。车上下来一人,身形与高永极为相似!他进去约半个时辰后离开。我们的人冒险靠近,隐约听到楼内传来……孩童的啼哭声!”

孩童?景琰和林夙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惊疑。听雨楼为何会有孩童?高永深夜至此,所为何事?

“还有,”赵怀安继续道,“我们跟踪那辆马车,发现它最终驶入了……城西的皇家别院范围!”

皇家别院?那是已故良妃(可能为三皇子生母或其他妃嫔)生前喜爱的园子,如今常年封闭,只有少数内侍看守。高永去那里做什么?

一个神秘的听雨楼,一个深夜造访的权宦,一阵莫名的孩童哭声,还有一座看似荒废的皇家别院……这些看似不相关的线索,仿佛碎片般漂浮着,隐约指向一个更深、更黑暗的秘密。

林夙的直觉告诉他,他们似乎无意中触碰到了高永,乃至其背后势力更深层的核心。这个秘密,可能远比漕运贪墨、构陷忠良更加惊人。

“加派人手,盯死听雨楼和那座别院!”景琰当机立断,“但切记,不可打草惊蛇!”

“是!”赵怀安领命而去。

书房内再次恢复寂静,但气氛却变得更加凝重。

旱情未解,粮草告急,朝敌环伺,而一个更加诡异莫测的谜团,又悄然浮现。东宫这艘航船,在闯过漕运案的暗礁和赈灾风波的浪涛后,似乎正驶向一片更加迷雾重重的海域。

那听雨楼内的孩童哭声究竟从何而来?高永与那座废弃的皇家别院又有何关联?这一切的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不为人知的阴谋?

景琰望向窗外沉沉的夜色,感觉一只无形的巨手,正缓缓收紧。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