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调查(2/2)
阿青在一旁,看似无意地摩挲着酒杯,忽然低声插了一句:“听说贵号生意做得广,连北边的盐路都走得通?这可不是一般商号能有的门路。”
钱账房脸色微变,支吾道:“都是……都是正常生意往来,有官府的路引文书……”
阿黄趁热打铁,将一小锭银子不着痕迹地推到钱账房手边:“老哥,我们外地来的,就想找条稳妥的财路。若老哥能指点一二,这……只是见面礼。”
看着那锭白花花的银子,钱账房呼吸急促起来,他左右看了看,压低声音,快速说道:“丰隆号的水太深,背后是京城里了不得的人物。账目……账目都有两本,明面上那一本,是给官府看的。真的……真的都在东家心腹手里,连我也接触不到核心。我只知道,每年都有好几笔说不清来历的大额银钱入库,然后又莫名其妙地转出去,名义五花八门……还有,跟盐场几个管事的私下往来,都是东家亲自打理,不经我的手……”
他断断续续地说了一些零散信息,虽未触及最核心的证据,却印证了阿青阿黄之前的许多猜测,也透露了丰隆号确有两本账的关键信息!
就在钱账房还想再说些什么时,酒馆门口忽然传来一阵嘈杂。几名衙役打扮的人走了进来,目光扫视店内。
钱账房如同惊弓之鸟,猛地站起身,脸色煞白,将银子迅速塞回给阿黄,低声道:“今日之言,二位就当没听过!我……我先走了!”说完,几乎是踉跄着从后门溜走了。
阿青和阿黄对视一眼,心中警铃大作。衙役来得太巧了!是巧合,还是他们已经被盯上了?
接下来的两天,阿青和阿黄试图再次联系钱账房,却发现他如同人间蒸发了一般。去他常去的酒馆找不到人,打听他的住处,邻居也只说他前日匆匆回来收拾了细软,便不知去向。
一种不祥的预感笼罩在两人心头。
第三日,一个更令人震惊的消息在底层悄悄流传开来:丰隆号那个姓钱的老账房,昨夜失足跌进城外的河里,淹死了。
消息传到阿青阿黄耳中,两人脊背发凉。这绝不是什么意外!这是灭口!
对方下手如此狠辣果决,说明他们已经触及到了核心秘密,引起了背后势力的恐慌。江南之地,已成人间险境。
他们不敢再贸然行动,立刻将情况通过密信传回京城。
“钱账房死了?”东宫书房内,景琰接到林夙的汇报,脸色瞬间沉了下来。
“是,灭口。我们的人暂时安全,但已打草惊蛇。”林夙声音凝重,“对方反应如此之快,手段如此狠辣,说明江南官场已被他们经营得铁板一块,且对我们的人有所察觉。”
“看来,萧景哲在江南的根基,比我们想象的还要深。”景琰眼中寒芒闪烁,“杜衡在户部被暗中监视,我们在江南的调查员遭遇灭口……他们正在全力清除痕迹。”
“殿下,我们是否要提前发动?否则恐证据被毁,人证尽失。”林夙建议道。
景琰沉默片刻,摇了摇头:“不,越是如此,越要沉住气。他们现在如同受惊的兔子,四处扑腾,反而容易露出更大的破绽。我们现在发动,他们必然断尾求生,推出几个替罪羊,难以伤其根本。”
他走到案前,铺开一张宣纸,提笔蘸墨,似乎想借此平复心绪,也像是在谋划下一步。
“让我们的人全部潜伏下来,停止一切主动调查。告诉杜衡,账目核对可以继续进行,但要以更隐蔽的方式进行,甚至可以故意放出一些无关紧要的错误信息,迷惑对方。”
“殿下的意思是……以静制动?”
“不错。”景琰笔下勾勒出遒劲的枝干,仿佛在绘制一幅寒梅图,“他们在明处慌张,我们在暗处等待。太后冥诞在即,萧景哲要想借此机会挽回声望,必然有大动作。他需要钱,需要人,需要彰显能力……而这,都可能让他动用那些不干净的力量。我们只需要耐心等待,等他自行将把柄送到我们手上。”
林夙看着景琰沉静的侧脸,心中稍安。太子殿下经历诸多风雨,已愈发沉稳老练。
“奴才这就去传令。”
然而,就在林夙准备退下时,景琰忽然放下笔,问道:“那个死了的钱账房……家中还有何人?”
林夙一怔,回道:“据报,有一老妻和一双年幼的儿女。”
景琰沉默了一下,轻声道:“想办法,匿名送些银钱过去,保他们衣食无忧。”
林夙深深看了景琰一眼,躬身道:“奴才……遵命。”
殿下终究,还是那个内心保留着一丝仁念的太子。这份在残酷斗争中愈发显得珍贵的柔软,让林夙心中五味杂陈。
窗外,春雨淅沥,敲打着琉璃瓦,仿佛在为远在江南的那位无辜丧命的老账房哀悼,也像是在为这场愈发凶险的暗战,奏响压抑的序曲。江南的血腥味,似乎已随着漕河水汽,隐隐飘到了这九重宫阙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