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林夙归来(1/2)
西苑的清晨,总带着一股挥之不去的潮湿和清冷,远比皇宫更甚。林夙披着一件厚重的墨色斗篷,站在廊下,望着庭院中尚未完全化尽的残雪出神。他的脸色依旧苍白,唇上没什么血色,但那双眼睛,在经历了病痛的折磨和生死一线的考验后,却沉淀出一种更为幽深冷静的光。
程太医昨日刚为他诊过脉,眉头紧锁。“林公公,余毒虽暂时压制,但‘缠绵’之性阴损,已伤及肺腑元气。此次回京,万不可再劳心劳力,需得静养,按时服药,否则……”后面的话,程太医没有说下去,但林夙明白。否则,油尽灯枯,不过是早晚之事。
他拢了拢斗篷,指尖冰凉。就在今晨天刚蒙蒙亮时,东宫来了人,不是寻常内侍,而是赵怀安亲自带着一队精锐侍卫,手持太子手谕。
“殿下口谕,”赵怀安躬身,声音压得极低,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决,“京中局势波谲云诡,西苑非久留之地。请林公公即刻收拾,随末将回宫。殿下……很担心您。”
“即刻”二字,重重地敲在林夙心上。他了解景琰,若非情势所迫,绝不会在他身体未愈时,如此急切地召他回宫。是朝中又生变故?还是皇帝那边有了新的动向?亦或是……李阁老和那“暗刃”又有新的动作?
他没有多问,只是平静地点了点头:“有劳赵统领稍候,杂家稍作整理便启程。”
回宫。这两个字,此刻听来,竟带着几分沉重。那座金碧辉煌的牢笼,那些无处不在的窥探目光,那些需要时刻提防的明枪暗箭,都将再次成为他生活的全部。而他与景琰之间,那层因分离和生死考验而愈发复杂难言的关系,也即将面临更严峻的考验。
小卓子手脚麻利地收拾着简单的行李,主要是程太医开的药和几本常看的书。林夙的目光掠过这间他住了月余的屋子,这里虽然充斥着药味和戒备,却也难得有片刻的清静。他知道,这样的清静,从此一去不复返了。
“公公,都收拾妥当了。”小卓子轻声道,脸上带着一丝对回宫的畏惧,更多的是对林夙身体的担忧。
林夙收回目光,深吸了一口冰冷的空气,压下喉咙口泛起的痒意,淡淡道:“走吧。”
马车早已备好,为了不引人注目,并非东宫制式,只是一辆外观朴素的青篷马车,但内里铺设了厚厚的软垫,以减少颠簸。赵怀安亲自驾车,陈枭率领精锐护卫分散前后,将马车护在中心,警戒程度比来时有过之而无不及。
车队悄无声息地驶离西苑,踏上返回京城的路。官道上的积雪已被清扫,但路面依旧湿滑冰冷。马车轱辘碾过冻土,发出单调而规律的声响。
林夙靠在车厢壁上,闭目养神。他能清晰地感受到体内那股如影随形的虚弱和寒意,以及脏腑间偶尔传来的、如同细针穿刺般的隐痛。他知道,这是“缠绵”之毒在时刻提醒他,他的时间,或许并不如想象中那般充裕。
他必须回去。无论前方是刀山火海,还是更深的猜忌与隔阂,他都必须回到景琰身边。他答应过的,要陪他走下去,直到……他不再需要他的那一天。
马车行至距离京城尚有二十里的一处山林隘口时,速度明显慢了下来。此处道路狭窄,两侧林木丛生,虽是白日,却也显得有几分幽暗。
一直闭目养神的林夙忽然睁开了眼睛,眼底闪过一丝锐利。他常年游走于危险边缘培养出的直觉,让他嗅到了一丝不同寻常的气息。太安静了,连鸟鸣声都稀疏得可疑。
几乎就在他心生警惕的同一时刻,外面传来了赵怀安低沉急促的示警声:“有埋伏!护住马车!”
话音刚落,破空之声骤响!
数支淬了毒的弩箭从两侧林中激射而出,目标明确,直指马车车厢!箭簇钉入车厢壁,发出沉闷的“咄咄”声,力道之大,让整个车厢都微微震动。
“保护公公!”陈枭的怒吼声响起,紧接着便是兵刃出鞘的铿锵声和短兵相接的碰撞声!
林夙面色不变,身体却瞬间绷紧,指尖悄无声息地滑入袖中,扣住了一枚冰凉坚硬的物事——那是景琰早年赠予他防身的玄铁短刺。
外面的厮杀声瞬间变得激烈。刺客显然有备而来,人数不少,而且武功路数狠辣刁钻,与上次西苑遭遇的“山匪”截然不同,更像是训练有素的死士或职业杀手。他们配合默契,一部分人悍不畏死地缠住赵怀安和陈枭等护卫高手,另一部分人则如同鬼魅般,强行突破防线,直扑马车!
“砰!”一声巨响,马车一侧的车窗被暴力劈开,一个蒙面黑衣人的上半身探了进来,手中淬毒的短刃闪烁着幽蓝的光,直刺林夙心口!
林夙早有防备,在那刀光袭来的瞬间,身体猛地向侧后方一仰,同时袖中短刺如毒蛇出洞,精准地格开了短刃!火星四溅!
那刺客一击不中,眼中闪过一丝诧异,显然没料到这个看似病弱的太监竟有如此反应和力气。他正欲变招,身后一道凌厉的刀风已然袭来!是赵怀安摆脱了纠缠,回身救援!
“嗤啦!”赵怀安刀势如虹,瞬间将那刺客持刀的手臂齐肩斩断!鲜血喷溅!
刺客发出一声凄厉的惨叫,被赵怀安一脚踹飞出马车。
“公公,您没事吧?”赵怀安急促地问道,持刀护在破损的车窗前,警惕地注视着外面的战况。
林夙稳住因剧烈动作而有些紊乱的呼吸,摇了摇头,声音依旧平静:“无妨。”
然而,方才那一下格挡和闪避,已然牵动了他的内息,一股腥甜涌上喉头,又被他强行咽了下去。额头上渗出细密的冷汗。
外面的战斗并未持续太久。这批刺客虽然悍勇,但赵怀安和陈枭带来的皆是东宫百里挑一的精锐,加之护卫们拼死护主,很快便将刺客斩杀殆尽,只留了两个意图服毒自尽的首领,被陈枭眼疾手快地卸了下巴,捆缚起来。
山林间重新恢复了寂静,只余下浓重的血腥味在空气中弥漫。
赵怀安检查完战场,面色凝重地回到马车旁:“公公,刺客共计十二人,已尽数伏诛,活口两人。看其身手和行事作风,像是‘暗刃’的人。”
林夙透过破损的车窗,看着外面横七竖八的尸体和染血的雪地,眼神冰冷。“暗刃”……李阁老果然贼心不死,而且手段愈发狠毒,竟敢在光天化日之下,于官道隘口设伏!
“他们此次的目标很明确,就是不惜一切代价,在杂家回京途中格杀。”林夙缓缓道,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看来,有人是迫不及待地想斩断殿下的臂膀了。”
陈枭走过来,沉声道:“公公,此地不宜久留。我们必须尽快赶回京城!”
林夙点了点头:“清理一下,即刻出发。”
车队重新上路,只是气氛变得更加凝滞和紧张。护卫们人人带伤,警惕性提到了最高。林夙靠在车厢里,听着耳边呼啸而过的风声,感受着体内因方才变故而隐隐加剧的痛楚,心中那片阴影愈发浓重。
李阁老和“暗刃”的疯狂,超出了他的预估。这次失败的刺杀,绝不会是结束。京城等待他的,只会是更加凶险的局势。
东宫,丽正殿书房。
萧景琰面前摊开着一份关于整顿漕运的章程,朱笔提起,却久久未能落下。他的心思,早已飞到了二十里外的那条官道上。
从赵怀安出发那一刻起,他的心就仿佛被一根无形的线牵着,悬在半空。计算着时辰,猜测着路程,担忧着林夙的身体是否能承受旅途劳顿,更恐惧着……可能出现的意外。
李阁老如今已是穷途末路,谁能保证他不会狗急跳墙,再次对林夙下手?西苑的防卫尚且被渗透,这返京之路,漫长而多变,更是危机四伏。
“殿下,”苏婉如端着一盏新沏的参茶进来,轻轻放在案几一角,柔声道,“您已批阅奏章许久,歇息片刻吧。”
景琰恍若未闻,目光依旧没有焦点地落在奏章上。
苏婉如看着他眉宇间化不开的焦虑和眼底的青黑,心中轻轻一叹。她虽不知具体情形,但也隐约猜到能让太子殿下如此失态的,恐怕只有西苑那位了。她安静地行了一礼,默默退了出去,轻轻带上了房门。
殿内重新恢复寂静。景琰烦躁地放下朱笔,站起身,在殿内来回踱步。每一次殿外的脚步声,都让他心头一跳,期盼是赵怀安回来了,又害怕带回的是不好的消息。
时间,在这一刻变得格外缓慢而煎熬。
不知过了多久,殿外终于传来一阵急促而熟悉的脚步声,伴随着内侍略显激动地通传:“殿下!赵统领回来了!林公公也回来了!”
景琰猛地转身,几乎是不假思索地大步冲向殿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