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山雨欲来(2/2)
“臣在。”
“立刻行文各地督抚,命其整军备战,听候调遣。同时,发布征募勇士令,招募天下义勇赴北疆抗敌!”
“臣……遵旨。”赵擎感受到景琰话语中的决断,不敢再多言。
“柳文渊。”
“臣在。”
“拟写讨狄檄文,昭告天下,揭露戎狄背信弃义、趁火打劫之恶行,凝聚民心士气!”
“臣领旨!”
一条条指令发出,清晰而迅捷,如同利剑出鞘,瞬间将方才的纷杂争论引向了一个统一的方向——战争。
方敬之看着眼前这位年轻的监国太子,在他身上,已然看不到昨夜因林夙中毒而方寸大乱的痕迹,只有属于帝王的果决与冷酷。他心中暗叹,知道自己“主和”的提议已被彻底否决,只得躬身道:“殿下圣断,老臣……并无异议。”
景琰微微颔首,目光却愈发深邃。他知道,决定战争方向容易,但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粮饷、兵源、内部可能存在的掣肘……以及,那个逃亡在外的萧景哲,是否会与戎狄勾结?
就在朝堂初步定下抗战基调的同时,密室内的治疗也进入了最关键的时刻。
程太医以金针封锁了林夙几处重要穴道,护住心脉脏腑,然后将那瓶解药用数种温和的药材反复稀释、调和,才小心翼翼地一点点喂入林夙口中。
药汁入口不过片刻,林夙原本苍白的脸上骤然涌起一股不正常的潮红,身体开始不受控制地轻微痉挛,额头上青筋暴起,细密的冷汗瞬间浸湿了鬓发。他无意识地发出痛苦的闷哼,牙齿紧紧咬住,唇边甚至溢出了一丝带着黑气的血沫。
“公公!”小卓子哭着想要上前,被程太医严厉的眼神制止。
“药性正在与毒素相冲,这是必经之苦!按住他,千万不能让他咬伤舌头!”程太医急声道,自己也满头大汗,不停地调整着金针的位置,试图疏导那两股在林夙体内激烈冲突的力量。
林夙的身体颤抖得越来越厉害,仿佛正在承受千刀万剐之苦。他蜷缩起来,手指死死抠住身下的锦褥,指节泛白。
守在门外的萧景琰,虽然看不到里面的情形,但那压抑不住的痛苦呻吟和里面匆忙的脚步声,却如同重锤般一下下敲击在他的心上。他死死攥着拳,指甲深陷进掌心,留下深深的月牙印痕,却感觉不到丝毫疼痛。
他恨不得冲进去,代替他承受这一切。但他不能。他只能站在这里,无能为力地听着,感受着那份撕心裂肺的煎熬。
时间仿佛被无限拉长,每一息都如同在油锅中煎熬。
不知过了多久,里面的动静渐渐平息下去,林夙的痉挛慢慢停止,只是那呼吸声,依旧微弱得让人心慌。
程太医疲惫地打开门,踉跄着走出来,对着景琰深深一揖:“殿下……第一剂药,算是……勉强撑过去了。林公公体内部分毒素已被化解,但……仍有大量余毒盘踞,且此次药力冲击,对他本源损耗极大……后续……仍需继续用药,且一次比一次凶险……”
景琰看着程太医那几乎虚脱的样子,又望向密室深处那个静静躺着的模糊身影,喉结滚动了一下,千言万语堵在胸口,最终只化作一句:“有劳程太医……务必,救活他。”
他转身,不再停留,大步走向议政殿。他还有太多的事情要处理,北疆的战事,朝堂的稳定,逃亡的萧景哲……他不能倒下,也不能沉溺于个人的悲痛。
然而,他刚在议政殿坐定,还没来得及批阅堆积如山的奏报,赵怀安便带着一身风尘和新的情报匆匆赶来。
“殿下,搜查三皇子府和李阁老府有了新发现!”赵怀安呈上几封密信,“我们在李阁老书房的暗格里,找到了他与戎狄往来的一些书信!虽然内容隐晦,但足以证明,他们早有勾结!而且……据俘虏的‘暗刃’成员零星供词拼凑,萧景哲和李阁老,很可能已经……已经通过秘密渠道,向北潜逃,意图……投靠戎狄!”
景琰猛地抬起头,眼中寒光大盛!
投敌?!
萧景哲,你竟敢勾结外敌,卖国求荣?!
夜幕再次降临,京城依旧笼罩在宵禁的肃杀之中。白日的喧嚣与争论暂时平息,但暗地里的波涛却更加汹涌。
北疆的战火,朝堂的博弈,昏迷中与死神搏斗的林夙,以及叛逃投敌的萧景哲与李阁老……如同一张巨大的、不断收紧的网,将萧景琰牢牢困在中心。
他站在巨大的大胤疆域图前,目光从北疆的烽火一路向南,再落回京城这个点。内忧外患,风雨飘摇。
“殿下,边境加急军报!”又一名传令兵疾奔而入,声音带着惊恐,“居庸关外围防线已被突破!戎狄前锋距关城已不足五十里!守关将士伤亡惨重,急需援军!”
景琰瞳孔骤缩。居庸关若失,京城门户洞开!
他猛地一拳砸在地图上,发出沉闷的响声。
“传令谢勇!援军连夜开拔,不惜一切代价,必须守住居庸关!”
“再传令各地藩王、督抚,勤王兵马,即刻北上!”
命令一道道发出,整个国家机器在沉重的压力下开始超负荷运转。
而在这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极致压抑中,密室内的林夙,在经历了又一轮药力的折磨后,于深夜时分,睫毛忽然极其轻微地颤动了一下。
一直守在一旁不敢合眼的小卓子几乎以为自己出现了幻觉,他屏住呼吸,凑近仔细看去。
只见林夙那紧闭的眼睫,再次颤动了一下,随后,那双沉寂了太久、仿佛蒙尘星辰般的眸子,极其缓慢地,艰难地,睁开了一条细缝。
视线模糊,意识混沌。
但他终究,是在无边黑暗的深渊边缘,挣扎着,找回了一丝微弱的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