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选秀纳妃(1/2)
高公公带来的消息,像一滴冰水落入滚油,在景琰本就烦躁的心湖里炸开。永昌伯……他们竟然敢!竟敢在他眼皮底下,对病中的林夙伸手!那暗格里的密信瞬间变得滚烫,几乎要灼穿木板。一股暴戾的冲动涌上心头,几乎要驱使着他立刻将那证据公之于众,让永昌伯之流万劫不复。
然而,残存的理智死死拽住了他。高公公为何偏偏在此时前来“示警”?是真心担忧林夙安危,还是借刀杀人,想借他之手除掉永昌伯,或者……更深处,是想让他这个皇帝与整个勋贵集团彻底对立?高公公那张白胖脸上深不见底的笑容,让他不寒而栗。
这宫廷,步步皆是陷阱。
他枯坐至天明,眼底布满血丝。晨光熹微中,他看着镜中自己疲惫而阴郁的面容,忽然感到一种深切的无力。他像一头困兽,被无数条无形的锁链捆绑,每挣扎一下,锁链便收紧一分。太后的慈谕、宗正的奏折、御史的含沙射影、皇后的委婉规劝,乃至高公公看似关切的警告……所有这些,织成了一张密不透风的网。
而林夙,既是网外的利刃,也是网内让他无法安分的逆鳞。
早朝时,气氛依旧沉闷。几位官员再次提及选秀之事,言辞恳切,引经据典,将皇嗣问题与国运昌隆紧紧捆绑。景琰高坐龙椅之上,面无表情地听着。他的目光扫过下方垂首的众臣,看到了担忧,看到了急切,也看到了隐藏在恭敬下的试探与算计。
退朝后,他独自回到养心殿。首领太监小心翼翼地呈上太后亲笔所书的懿旨副本,以及宗正寺拟定的选秀章程草案。那厚厚的奏本,仿佛有千钧重。
“陛下……”首领太监低声询问,“太后娘娘那边,还等着回话。礼部也在请示,选秀之事是否……”
景琰闭上眼,深吸了一口气。空气中似乎还残留着昨夜沉水香的冷意,以及那密信上淡淡的药味。他想起林夙咳血时苍白的脸,想起他信中所言“罪奴残躯,不足为惜”,也想起永昌伯那可能的狠毒手段。
继续僵持?朝政已近乎停滞,对手已在暗中动作,林夙的处境愈发危险。他这位皇帝若再无所作为,不仅新政夭折,恐怕连身边最后一点温暖和倚仗也要失去。
动用密信?掀起滔天巨浪?在自身权威并未完全稳固,且林夙病重无法全力辅助之时,这无异于一场豪赌。赌赢了,或可震慑宵小,打破僵局;赌输了,便是万劫不复,甚至可能加速林夙的毁灭。
他似乎……别无选择。
“传朕旨意。”景琰睁开眼,眸中已是一片深潭般的沉寂,所有情绪都被强行压下,“遵太后懿旨,依宗正寺与礼部所议,着内务府与礼部共同操办选秀事宜。一应规程,按祖制办理。”
声音平稳,听不出喜怒。
首领太监明显松了口气,连忙躬身:“奴才遵旨。”
旨意传出,前朝后宫仿佛瞬间被注入了活力,一种异样的“热闹”取代了之前的死寂。压抑许久的各方势力,终于找到了一个可以光明正大角逐的舞台。
选秀的旨意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巨石,涟漪迅速波及整个京城乃至地方。有适龄待选女子、且有心攀附皇权的家族闻风而动,各种打点、钻营、打探消息的暗流开始汹涌。
景琰冷眼看着这一切。他并未过多干预选秀的具体流程,全权交给了礼部和内务府,只在下意识间,驳回了几个与永昌伯府、代王关联过密的家族递上来的名单。这已是他目前能做到的、最隐晦的反击和坚持。
他依旧每日批阅奏章,处理政务,但效率低下,朝局依旧胶着。他知道,所有人都在观望,等待选秀的结果,等待新势力的注入会如何改变朝堂的格局。
这期间,他去探视过一次林夙。
林夙的病情似乎稳定了些,但脸色依旧苍白得透明,靠在榻上,身形单薄得仿佛一阵风就能吹倒。值房内药味浓郁,掩盖了往日常有的、属于林夙的淡淡墨香。
景琰没有提及选秀,更没有提及永昌伯的试探和高公公的“警告”。他只询问了病情,说了些无关紧要的朝堂琐事。林夙安静地听着,偶尔应答几句,声音低弱,眼神却依旧清明,仿佛能洞悉一切。
“陛下似乎清减了些。”林夙忽然轻声说。
景琰心中一涩,几乎要脱口而出的烦闷被强行咽了回去。他看着林夙那双过于清澈的眼睛,里面映着自己略显憔悴的身影。他想问,你是否也听到了那些风言风语?你是否……也在意?
但他终究什么也没问。帝王的尊严,以及一种更深沉的、连他自己也说不清道不明的顾虑,让他无法开口。
“你好生养着,朝中的事,不必过于挂心。”景琰最终只是干巴巴地嘱咐了一句,起身离开。
走出值房,午后的阳光有些刺眼。他回头望去,那扇门隔绝了内外,也仿佛隔绝了两个世界。他忽然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孤独,明明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却连一句真心话都无法轻易说出口。
选秀的初选、复选紧锣密鼓地进行着。画像、家世、才艺、品性……无数少女的命运被量化和评估,如同货物一般,等待着最终的“买家”。
最终,名单呈到了景琰的御前。礼部尚书和内务府总管恭敬地站在下方,等待着皇帝的最终裁定。
名单上罗列着十数位家世显赫、才貌双全的候选女子。景琰的目光缓缓扫过,最终停留在两个名字上:
**沈玉蓉**,安国公沈巍之嫡孙女。安国公府是开国勋贵,在军中有一定影响力,近年来虽有些势微,但底蕴犹在。沈玉蓉据说性情娇憨,容貌明艳。
**李知书**,已故太傅李纲之曾孙女,现任吏部侍郎李敏行之女。李家是清流领袖之一,门生故旧遍布朝野。李知书素有才名,端庄娴雅。
一个代表勋贵集团,一个代表清流文官。这是各方势力博弈后,推到他面前的最“合适”的人选,也是平衡朝局的最佳筹码。
景琰的指尖在名单上轻轻敲击着,发出沉闷的声响。他仿佛能透过这两个名字,看到背后安国公府与李阁老等人期待的目光。
他没有犹豫太久。提起朱笔,在那两个名字上画了圈。
“就依此名单,册封沈氏为慧妃,李氏为端妃。择吉日入宫。”
“臣等遵旨。”礼部尚书与内务府总管脸上露出如释重负的笑容,恭敬退下。
旨意既定,宫中立刻忙碌起来,准备迎接新妃入宫。沉寂许久的后宫,似乎也因这即将到来的新人而焕发出一种虚假的生机。
吉日选定,慧妃沈玉蓉与端妃李知书在同一天,依制从皇宫侧门抬入,分别入住早已收拾好的长春宫与永和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