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辅警方略(2/2)
…………
然而,送审过程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风暴。
在公安大学那间庄严肃穆、弥漫着书卷气和学术权威感的评审会议室里,气氛凝重得如同冰窟。长条会议桌旁,坐着几位头发花白、表情严肃的法学教授和警界专家。空气中弥漫着高级雪茄的余味(某位教授刚掐灭)和淡淡的、属于旧书和墨水的味道。
林编辑满怀期待地介绍着书稿的立意和价值。然而,当政法大学那位以严谨刻薄着称的张教授拿起稿子,刚翻了几页,眉头就拧成了死疙瘩!他越看脸色越沉!当翻到“七分侠义三分法”、“以眼还眼”等章节时,他再也忍不住了!
“啪——!!”
一声刺耳的脆响!张教授猛地将厚厚的书稿摔在光可鉴人的会议桌上!震得桌上的茶杯都跳了起来!他脸色铁青,金丝眼镜后的目光锐利如刀,带着毫不掩饰的愤怒和鄙夷!
“胡闹!简直是胡闹!!”他的声音如同冰冷的铁块,砸在会议室里,“什么‘七分侠义三分法’?!执法!是神圣的!是严肃的!是讲程序!讲证据!讲法律的!怎么能讲江湖道义?!梁山好汉那一套!能搬到二十一世纪的警队来吗?!荒谬绝伦!!”
他手指颤抖地指着稿子:“还有这个!‘以眼还眼’?!什么‘对付恶人就要比他更狠’?!危险!太危险了!!警察是什么?!是法律的化身!是秩序的维护者!不是快意恩仇的侠客!更不是以暴制暴的莽夫!这种充满个人英雄主义和暴力倾向的论调!一旦传播开来!后果不堪设想!!”
他猛地站起身,目光扫过全场,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这本书稿!思想混乱!导向错误!严重违背法治精神!必须!彻底!否决!!”
其他几位专家也纷纷摇头,低声议论,脸上写满了不赞同和担忧。鲜红的批注如同刺目的伤口,密密麻麻地布满了稿纸的空白处!像一道道无情的鞭痕!
鲁智深坐在会议室最角落的椅子上,像一座沉默的孤岛。他低着头,双手紧紧攥着膝盖上的警裤,指关节因为用力而发白。那颗剃得发青的光头,此刻蔫蔫地垂着,在惨白的灯光下,仿佛蒙上了一层灰败的阴影。他能清晰地听到自己沉重的呼吸声和心脏如同擂鼓般的跳动声。每一句尖锐的批评,都像针一样扎在他心上。他感觉自己像个被扒光了衣服示众的小丑,所有的热情、所有的努力、所有引以为傲的“土办法”,在学术权威面前,显得那么幼稚、那么可笑、那么……不值一提。
散会后,会议室里只剩下纸张翻动的“沙沙”声和专家们离去的脚步声。鲁智深默默地站起身,走到会议桌前。他伸出那双布满老茧的大手,动作缓慢而沉重,将那份被批得满篇鲜红、如同染血的稿子,一页一页,小心翼翼地收拢起来。他低着头,没有看任何人,声音沙哑得像砂纸摩擦:
“算了……林编辑……麻烦您了……洒家……我还是……还是适合……抓小偷……”
他抱着那叠沉甸甸的稿子,佝偻着高大的身躯,一步一步,走出了那间冰冷而压抑的会议室。背影萧索,如同战败归来的老兵。
…………
转机,出现在两周后一个燥热的午后。
城南菜市场。因为城管执法纠纷,瞬间引爆了积压已久的矛盾!上百名摊贩情绪激动,围堵执法车辆,推搡执法人员!场面一度失控!随时可能演变成大规模群体性事件!现场指挥的年轻民警小刘,看着眼前汹涌的人潮和愤怒的面孔,手心全是汗!他猛地想起了那本被批得“体无完肤”的《现代侠警守则》!想起了鲁智深写的“气场控制法”——“身要正!气要足!心要定!先平己气!再平众怒!”
小刘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他猛地跳上一辆三轮车!挺直腰板!目光如炬!用尽全身力气,对着沸腾的人群大声喊道:
“各位街坊!各位叔伯阿姨!听我说!!”
他的声音洪亮、沉稳,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穿透力!瞬间压过了嘈杂的喧闹!人群的骚动微微一滞!
“我是城东派出所的小刘!鲁智深!鲁师傅!是我师父!!”他巧妙地抬出了鲁智深这块“金字招牌”!果然!人群中响起一阵窃窃私语!鲁智深在城南的威望极高!
“今天这事!我保证!一定给大家一个公平公正的说法!但前提是!大家先冷静!别动手!别伤人!伤了人!有理也变没理了!!”他按照书稿里“先平气再平事”的步骤,先稳住情绪,再讲明利害,最后承诺解决!条理清晰!态度诚恳!气场十足!
奇迹发生了!原本剑拔弩张的气氛,在他的“气场”和“鲁智深徒弟”的名号双重作用下,竟然真的慢慢缓和下来!人群渐渐安静!最终,事件得以和平解决!
事后,电视台采访。面对镜头,小刘激动地说:“多亏了鲁智深老师的《现代侠警守则》!特别是里面的‘气场控制法’!关键时刻!救了场!救了人!这才是我们基层民警最需要的‘真功夫’!”
这段新闻播出后,舆论瞬间反转!如同投入滚油的水滴!炸开了锅!
基层民警的声援如同潮水般涌来!
“鲁师傅的书!句句都是干货!比那些空对空的理论强百倍!”
“接地气!管用!这才是我们一线需要的‘宝典’!”
“支持鲁智深!支持《现代侠警守则》!”
“……”
更戏剧性的是!那位曾将书稿批得体无完肤的张教授,在调解一起因学术观点分歧引发的、几位老教授之间激烈的争吵纠纷时,焦头烂额!束手无策!鬼使神差地,他想起了《守则》里那句“以情化人法”——“情不通,理难明;心不暖,冰难融”。
他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放下架子,不再引经据典,而是像个老朋友一样,拉着几位老教授的手,回忆当年一起求学的青葱岁月,一起啃冷馒头搞研究的艰苦日子……说到动情处,几位白发苍苍的老教授,竟然都红了眼眶!一场针锋相对的学术纠纷,就在这温情脉脉的回忆中……悄然化解!
…………
第二次评审会,气氛截然不同。
还是那间会议室,还是那些专家。但空气中弥漫的不再是冰冷的批判,而是一种微妙的、带着敬佩和歉意的暖流。
张教授第一个站起来。他推了推金丝眼镜,脸上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尴尬和真诚的歉意。他走到鲁智深面前,深深地鞠了一躬!
“鲁警官……我……错了!”他的声音有些干涩,却异常清晰,“我……太教条!太书生气了!没有真正理解您这本《守则》的价值!您的‘江湖智慧’……您那些‘土办法’……确实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是经过无数次实战检验的‘真金’!是基层警务工作的‘活字典’!我……向您道歉!也向所有奋战在一线的民警、辅警同志们道歉!”
…………
最终,经过专家组的严谨修订和规范化表述,《现代侠警守则》正式出版!
封面设计简洁有力:深蓝色的背景下,一枚庄严的警徽熠熠生辉!警徽下方,是遒劲有力的书名——《现代侠警守则》!副标题:辅警鲁智深实战经验精粹!
首印一万册!一周之内!售罄!紧急加印五万册!再次被抢购一空!
书中那些“土得掉渣”、却直指人心的顺口溜,瞬间风靡全国警营!成了无数基层民警、辅警的口头禅和行动指南:
“出警如救火,慢一步成灾!”——强调快速反应!
“宁跑十趟空,不漏一个险!”——强调责任心!
“调解先调心,心通事自平!”——强调化解矛盾的根本!
“遇事别先恼,想想好不好!”——强调冷静克制!
“群众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强调为民情怀!
…………
新书发布会现场。闪光灯亮如白昼!人头攒动!
鲁智深穿着那身明显不合身、肩膀绷得紧紧的、借来的深蓝色西装(领带打得歪歪扭扭),站在聚光灯下。他古铜色的脸庞涨得通红,一直红到了耳根!额头上全是细密的汗珠!他手里捏着发言稿,手指因为用力而微微颤抖。他结结巴巴地念着:
“洒家……我……就是个辅警……没念过啥书……写的……也都是些……土办法……笨办法……能……能帮上兄弟们一点忙……能……能让老百姓少受点委屈……就……就心满意足了……”
台下!掌声!如同山呼海啸!经久不息!无数道敬佩、感激、温暖的目光聚焦在他身上!
林编辑激动地凑到他耳边,压低声音,却掩不住狂喜:“鲁警官!加印!再加印五万册!!您可是全国!第一个!出书的辅警!!开天辟地头一个啊!!”
…………
回派出所的路上,夕阳的余晖将街道染成一片温暖的金色。鲁智深怀里抱着二十本散发着油墨清香的新书,沉甸甸的。他要去送给那些曾经手把手教他、帮过他的老民警们。
路过派出所后院那个尘土飞扬的训练场时,他停下了脚步。
只见一群穿着崭新作训服的新警,正围成一圈!人手一本翻开的《现代侠警守则》!他们神情专注,正按照书里第七章“防暴阵型”的图解和文字描述(虽然火柴人图画得抽象,但文字描述极其精准),认真地演练着!动作虽然还有些生疏,但那股认真劲儿,那股渴望学习的热情,却如同初升的太阳,充满了希望!
“鲁老师!!”
小刘眼尖,第一个看到了他,兴奋地跑了过来!脸上洋溢着青春和活力!
“鲁老师!我把您书里那套‘以德服人’用在社区走访上了!效果太好了!王大妈家的狗丢了,我没急着立案,先帮她找了三天!最后在废弃工地找到了!王大妈拉着我的手直哭!说比亲儿子还亲!现在社区工作好做多了!大家都认我!信我!”
鲁智深看着小刘那张充满朝气的脸,听着他兴奋的讲述,一股暖流缓缓流过心田。他咧开嘴,露出标志性的憨厚笑容,眼角却有些湿润。他习惯性地摸了摸自己那颗在夕阳下闪闪发亮的光头,然后,从鼓鼓囊囊的西装内兜里,小心翼翼地掏出一个更小的、卷了边的笔记本。
他翻开笔记本,递到小刘面前,声音低沉而温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期待:
“这是……洒家……我……新琢磨的……‘社区工作三十六计’……刚写的……还没成型……你……看看……能不能用上?”
夕阳的余晖,如同熔化的金液,温柔地洒落。将鲁智深那魁梧的身影、那颗反射着温暖光芒的光头、还有他手中那本凝聚着毕生智慧与心血的小小笔记本,都镀上了一层无比灿烂、无比神圣的金边。那光芒,仿佛不是来自太阳,而是从他心底流淌出的、永不熄灭的——侠义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