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终身教职抉择难(1/2)
“自由灯塔基金会”的轰然倒塌,如同多米诺骨牌的第一张,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马克·雷诺兹的名字彻底沦为国际笑柄,托马斯·韦恩人间蒸发,基金会金主纷纷撤资,这座曾经在反华舆论场呼风唤雨的“灯塔”,在鲁智深精准的“时间管理”炮轰和程小雨那支“口红录音笔”的核爆下,化为一片断壁残垣的废墟。国际舆论场风向骤变,“一带一路”倡议在劳工权益保障和透明度层面的努力,因“智深模式”的标杆效应,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正面关注。鲁智深的名字,已不仅仅是一个企业家,更成为某种象征——草根的崛起、良心的坚守、以及对不公的悍然亮剑。
然而,风暴中心的程小雨,却迎来了人生中最艰难的一次抉择。
一封来自波士顿的邮件,静静地躺在她的邮箱里。发件人: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院长办公室。主题:终身教职聘任邀请函(terackoffer)。附件是一份长达三十页的pdF文件,封面上烫金的哈佛盾徽,在屏幕光线下闪烁着令人眩晕的威严光芒。
程小雨点开文件。措辞庄重、严谨、充满学术殿堂特有的矜持与荣耀。
“……鉴于程小雨博士在跨国劳工权益、可持续发展与企业社会责任、以及创新性公共传播领域的杰出贡献与开创性研究(尤其以‘智深建筑’案例为核心的系列成果)……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荣幸地邀请您加入本院,担任公共政策与企业管理终身教职(Associateprofessorwithtenure)……”
“……您将获得独立的学术研究空间、充足的启动资金、指导博士生的资格、以及参与全球顶级政策对话的平台……”
“……我们相信,您的加入将为肯尼迪学院带来独特的‘实践智慧’与‘东方视角’,丰富我们对新兴经济体治理模式的理解……”
荣誉!顶尖学府的终身教职!学术生涯的巅峰!无数人梦寐以求的金字塔尖!
程小雨的心跳,不由自主地加速。她仿佛能看到自己在哈佛明亮的阶梯教室里授课,在古老的图书馆里着书立说,在日内瓦、在纽约、在达沃斯,以学者的身份参与塑造全球议程……那是她曾经仰望的星空,是象牙塔最纯净的象牙尖。
然而,她的目光,最终定格在聘任条款的最后一页,那一行用加粗字体标注的、冰冷如铁的条款:
“受聘人接受此职位,即承诺在聘任期内(五年)及取得终身教职后,不得以任何形式直接参与或受雇于任何商业实体(包括但不限于担任顾问、董事、股东或全职雇员),以确保学术研究的独立性与客观性。”
五年!不得参与任何商业活动!
如同一条无形的锁链!瞬间勒紧了程小雨的呼吸!
“智深建筑”!蜂窝联盟!工人之家!柬埔寨项目!巴基斯坦工程!还有……鲁智深那双燃烧着火焰的豹眼!张黑子憨厚的笑容!李水根焦急的汇报!桑坤女儿索菲亚在书桌前挺直的背影!铁砧子镇工业园里机器的轰鸣!那棵在阳光下闪烁着冷冽光芒的“账本树”!
这一切!都将被隔绝在哈佛的象牙塔外!成为她学术论文里冰冷的案例!成为她课堂上遥远的故事!成为……她必须保持“客观距离”的研究对象!
“独立性与客观性?”程小雨低声自语,嘴角泛起一丝苦涩的弧度。哈佛的殿堂,需要的是抽离的观察者,冷静的分析师。而她,早已不是旁观者。她是“智深”风暴的亲历者!是“蜂窝”生长的浇灌者!是“工人之家”灯火的设计者!她的血,她的汗,她的泪,早已和那片充满机油味、泥土味和汗味的土地融为一体!她的“研究”,不是冰冷的理论推演,是滚烫的生命实践!她的“客观”,早已被鲁智深那句“骨头硬!良心正!”淬炼成了无法剥离的信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