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恩师再授平准策,府试临近磨枪锋(2/2)
精力被压榨到极限的疲惫感尚未散去,新的、更加恐怖的课业大山已经轰然压下!
萧辰感觉自己的神经瞬间绷紧到了极致,太阳穴突突直跳,连呼吸都变得有些困难。
这就是科举之路的残酷!
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容不得半分懈怠与取巧!
草堂内一片死寂。
几位师兄看向萧辰的目光,已从幸灾乐祸变成了深深的同情甚至…怜悯。
柳老这次,是真的动真格了!
这几乎是把人往死里逼!
“学生…遵命!”
萧辰深吸一口气,压下翻腾的心绪,双手接过那沉甸甸的题目纸张,指节因为用力而微微发白。
他没有辩解,没有讨价还价。
因为他知道,柳老这是在用最严厉的方式,逼他夯实那摇摇欲坠的根基!
这关闯不过去,府试就是镜花水月!
抱着厚厚一摞《管子》、《商君书》的典籍和那三道如同山岳般的策论题,萧辰脚步沉重地走出草堂。
阳光有些刺眼,他却感觉眼前一片昏暗。
时间!
时间!
他现在最缺的就是时间!
消息如同长了翅膀,迅速传遍了小小的清源县城。
“听说了吗?萧案首被柳老训斥了!”
“啧啧,呈上去的策论被批得一文不值,说根基太差!”
“柳老直接下了死命令,让他五天啃完《管子》《商君书》,十天写出三篇策论!这不要人命吗?”
“府试就在眼前了!我看悬!到底是商贾出身,底蕴还是浅了些…”
“可不是嘛!柳老的门,哪是那么好进的?这下原形毕露了!”
“哼,让他狂!
以为解决了粮价,又弄出个天工阁就了不起了?
科举才是正途!
这下看他还怎么得意!”
县学里,几个平日里就对萧辰又嫉又恨的学子聚在一起,语气酸溜溜中带着掩饰不住的快意。
陈文彦更是坐在窗边,捧着一卷书,看似专注,嘴角却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冷笑。
萧辰被柳老重责的消息,无疑是他这半个月来听到的最美妙的声音。
压力,如同无形的巨网,从四面八方笼罩而来。
有来自学业的恐怖重压,有来自时间的无情催逼,更有来自外界或同情或幸灾乐祸的灼灼目光。
萧辰回到萧宅自己的书房,将那沉重的典籍和题目放在书案上,发出沉闷的声响。
他闭上眼,深深吸了一口气,再睁开时,疲惫与沉重已被一种近乎狠厉的决绝所取代!
退?
无路可退!
科举功名,是他安身立命、抗衡强权的基石!
是他兑现对女帝承诺、守护身边之人的根本!
他输不起!
“帝经…看你的了!”
萧辰心中低吼,盘膝坐下,排除一切杂念,《混沌帝经》心法全力运转!
识海之中,古朴的经文再次绽放出温润而坚韧的光芒。
他首先拿起那本艰深晦涩的《管子·轻重篇》。
寻常人读此篇,光是理解那些关于货币、物价、国家调控经济的古奥论述,就足以头昏脑胀。
但萧辰不同!
帝经的力量如同最高效的处理器,文字流入眼中,瞬间被拆解、分析、关联!
在帝经的视角下,那些佶屈聱牙的字句不再是障碍,其核心思想——“国家掌握货币与重要物资,调控市场,抑制兼并,富国强兵”——被迅速提炼出来!
甚至帝经还自动关联了《盐铁论》、《平准书》中相关的论述,以及柳老授课时曾点出的几个关键理解角度和可能诘问的方向!
一篇原本需要数日苦读的文章,在帝经的辅助下,其精髓脉络竟以惊人的速度在萧辰脑中变得清晰起来!
但这还不够!
科举策论,不仅要懂,更要能用!
要能结合现实,提出见解!
萧辰的目光落在那三道题目上。
“赋税之弊与均平之策…”
他喃喃自语。清源县的赋税,最大的问题就是田亩不清,豪强隐匿,导致税赋严重不均,贫者愈贫!如何均平?
帝经瞬间调出《周礼》中关于“均土地”、“平赋役”的理想化描述,以及《孟子》的“仁政”、“薄税敛”思想。
但仅此不够!
萧辰脑海中,前世关于“阶梯累进税率”、“合理设置起征点”、“强化征收监管”的理念瞬间闪过!
一个大胆的念头形成:能否将《周礼》的“九赋”框架,融入“量能课税”的现代理念?
提出“按田亩肥瘠、产出多寡划分等级,累进征收;对赤贫小户设立免征额;建立独立于胥吏的核查队伍”的具体策略?
“水利之失与兴修之要…”
清源县临江却常患水旱,皆因水利年久失修,沟渠淤塞!
兴修水利,耗资巨大,民力疲惫…帝经关联《禹贡》九州水道、《管子·度地》的工程组织论述。
萧辰立刻想到“以工代赈”!
将兴修水利与赈济灾荒、流民安置结合!
组织因粮价波动或灾荒失去生计的流民,以官府提供基本口粮和工具的方式,投入水利工程!
既解决了劳力,又安顿了流民,更夯实了农业根基!
这比单纯的征发民夫或空等朝廷拨款,更具可行性!
“胥吏贪墨与考成之法…”
胥吏之害,根深蒂固!
帝经调出《韩非子》的“明法”、“严刑”思想,《申鉴》的“核名实”主张。
仅仅靠严刑峻法和道德说教?
萧辰嘴角露出一丝冷意。
他想到现代公务员的绩效考核与群众监督!
能否设计一套“任务量化、定期考核、绩效与奖惩(俸禄、升迁)挂钩”的考成制度?
同时,引入“民众匿名评议胥吏表现”作为考核的重要参考?
将自上而下的管理与自下而上的监督结合起来?
虽然在这个时代推行必然阻力重重,但这无疑是一个极具冲击力的新颖观点!
思路的火花在帝经的催化下不断迸发!
萧辰立刻铺开纸张,狼毫饱蘸浓墨,开始奋笔疾书!
他将帝经解析出的典籍精髓作为理论基石,将那些融合了现代理念的大胆构想,小心翼翼地包裹在符合时代认知和经义表述的外衣之下,力求既有创新锋芒,又不失稳重根基。
时间在笔尖沙沙的摩擦声中飞速流逝。
窗外的日头从东升到西斜。
萧辰浑然忘我,饿了就随手抓过小厮送来的点心囫囵吞下,渴了就灌一口凉茶。
书案上的稿纸越堆越高。
然而,这仅仅是开始。
典籍需要精读理解,策论需要反复推敲打磨,经义基础更需要恶补!
时间依旧紧迫得让人窒息!
第二天,萧辰出现在萧记工坊巡视。
他看似在检查新式纺机的运转,听着管事汇报生产进度,但心神却沉浸在识海之中。
帝经那毫无感情波动的声音,正以一种只有他能听到的频率,清晰地诵读着《商君书·算地篇》的经文,并同步解析着其中关于“尽地力”、“算民数”的核心思想,与清源县实际人口田亩数据进行着对比分析…旁人只见萧老板眉头微蹙,似在沉思工坊事务,却不知他脑中正进行着另一场争分夺秒的“战斗”!
深夜,书房灯火长明。
萧辰披着外袍,伏案疾书,时而凝眉苦思,时而在稿纸上勾画涂抹。
桌角堆着高高的参考典籍,砚台里的墨汁结了薄薄一层冰。
枭无声地走进来,换上一杯滚烫的浓茶,又悄无声息地退下,眼中带着担忧与敬佩。
他知道,少爷正在经历一场比刀光剑影更凶险、更耗费心神的搏杀。
“阶梯税率…累进征收…免征额…核查独立…”
“以工代赈…流民安置…沟渠清淤…水库选址…”
“任务量化…定期考核…绩效挂钩…民众评议…”
一个个关键词在稿纸上跳跃,在脑海中碰撞、重组。
疲惫如同跗骨之蛆,疯狂啃噬着他的意志。
眼皮沉重得如同灌了铅,握笔的手腕也开始酸麻。
但府试放榜时名落孙山的景象,靖王府爪牙狰狞的冷笑,玄凤、青芷、紫凤她们可能面临的危机…如同最强烈的警钟,一次次将他从疲惫的深渊边缘拉回!
他狠狠掐了一把自己的大腿,剧烈的疼痛带来短暂的清醒。
端起冰冷的浓茶一饮而尽,苦涩的液体滚过喉咙,刺激着麻木的神经。
他深吸一口气,再次将全部心神沉入笔下的策论之中。
这不足半月的地狱复习,每一刻都是煎熬,每一步都是攀登!
府试龙门在前,他已无退路,唯有将手中这支笔,磨砺成最锋利的枪锋,刺破这重重迷雾与绝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