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我在异世修儒道 > 第143章 屯垦与龙血

第143章 屯垦与龙血(2/2)

目录

……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春去,秋来。

转眼之间,三年之期,已悄然而至。

这三年,对于整个大奉王朝而言,是风云变幻,暗流涌动的三年。

京城之内,太子与二皇子之间的夺嫡之争,愈发的白热化。双方势力,在朝堂之上,你来我往,相互攻讦,虽未曾真正地撕破脸皮,但那股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压抑气氛,却早已笼罩了整个紫禁城。

而在这场波诡云谲的政治风暴之中,一个名字,却以一种极其诡异的方式,始终保持着超然的地位。

那便是,苏文渊。

他虽然身在北境,远离了权力的中心。

但他的名字,却无时无刻,不回荡在京城的每一个角落。

由他所开创的《北安新声》,早已不再局限于北安一州。在唐家那富可敌国的财力支持之下,这份报纸,早已开遍了大奉王朝的每一个州府。

它成为了天下士子,尤其是那些寒门士子,发表见解,交流学问的唯一平台。

其影响力之大,甚至已经隐隐有了,能与传承了千百年的官方邸报,分庭抗礼之势。

而他当年,在州试之上,所写下的那篇《经世济民策》,更是被当今圣上,奉为圭臬。其所倡导的国债之法,在这三年之中,为危机四伏的大奉王朝,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不仅填补了边境大战所留下的巨大亏空,更是让户部的国库,达到了近百年来,最充盈的一个顶峰。

他的人,虽然不在朝堂。

但他的策略,却已无声无息地,渗透到了这个帝国最核心的血脉之中。

他是无数寒门士子心中,那个值得他们用一生去追随的……精神领袖。

也成为了,无数旧势力的既得利益者眼中,那个恨不得食其肉,寝其皮的心腹大患。

所有人都知道。

只要他一日不回京。

这盘棋,便一日不会有真正的结局。

所有的人,都在等。

而这三年,对于北境而言,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般的变化。

在苏文渊超越时代的“新政”推动之下。

这片土地焕发出了,前所未有的活力。

曲辕犁的普及,让耕作的效率提升了数倍。

土豆与玉米的推广,让那些本就贫瘠的土地,也能获得惊人的收成。

而由无数退伍老兵与军属,所组成的生产建设兵团,更是如同一台台最高效的机器,将一片片,原本荒芜的戈壁与盐碱地,都奇迹般地改造成了可以耕作的良田。

北境的粮仓,第一次,不再需要江南的支援。

甚至还有了,可以反哺中原的余粮。

而那座位于临江下游的神工岛,更是早已成为了,整个北境最耀眼的一颗明珠。

在石清浅,近乎于妖孽般的天才少女的带领之下。

在东海侯与唐家,不计成本的资源倾注之下。

墨工坊的发展,早已进入了一个快得令人发指的快车道。

第一艘,以蒸汽机为核心动力的实验船——墨子号,早在一年前便成功下水。

虽然它的速度,还比不上那些最顶级的战船。

而且它的锅炉,还时常会因为材料的问题,而发生一些小小的故障。

但当它,在无数人满是震撼与不可思议的目光注视之下,无需任何风帆与人力,便成功地逆流而上时。

一个全新的时代,已经来临了。

苏文渊,这个一手缔造了这一切传奇的年轻人。

在这三年之中,过得异常的低调与平静。

他将所有的政务,都交给了那些被他培养起来的,年轻而又充满干劲的学宫学子。

自己更像是一个超然物外的精神领袖。

他更多的时间,是行走在北境的万里山河之间。

去感受风的温度,去聆听雪的声音。

他的修为,悄无声息的突破了。

整个人的气质,发生了翻天覆地般的变化。

如果说,三年前的他,是一柄锋芒毕露,亟待开锋的绝世宝剑。

那么现在,则更像是一块温润内敛,却又蕴含着无尽厚重的古玉。

返璞归真。

他所有的锋芒,所有的智慧,都已尽数融入了这片土地,以及与这片土地上的人民相连的赤子之心。

他在等。

等一个,能让他这柄磨砺到就绪的剑,真正出鞘的……时机。

而这一天。

终于,来了。

……

这一日,清晨。

一封来自京城的,盖着陛下私印的八百里加急密旨,送抵了朔方城。

帅帐之内。

卫燎原将那封密旨,郑重地交到了苏文渊的手中。

“小子。”

“陛下,召你回京。”

“会试,要开始了。”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