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大运送我重开军旅 > 第25章 考察

第25章 考察(1/2)

目录

余波仍在发酵。

而在军队内部,这场行动更像一块投入静水的巨石,激起了自我审视与变革的热潮。

叶修接到的任务特殊而关键。

作为上级指派的观察员,他需深入一线,全面考察军队指挥系统及各层级协调机制——

这不仅是对个人专业能力的考验,更关乎军队未来应对潜在危机的核心战力。

第一站是陆军营地。踏入营区,紧张有序的氛围扑面而来:

士兵们在训练场上挥汗如雨,装甲车队列队穿梭,指挥帐篷里的电台不时传出呼叫声。但叶修的专业眼光很快穿透了这井然有序的表象,捕捉到潜藏的问题。

在营连级单位,他重点聚焦通信指挥与前线火力投送。

调研中发现,陆军依赖的火力支援形式过于单一,主力火炮虽有一定威力和射程,却难以应对复杂多变的现代战场。

一次暴雨中的实弹演练让问题暴露无遗:因能见度骤降,多门火炮的射击精度偏差超过标准值30%;而在模拟敌方防空反制的推演中,传统火炮的生存空间被压缩了近一半。

更令人忧心的是火力支援申请流程的繁琐。从基层发现目标到火力落地,需经过营、团、旅、师多级审批,部分紧急申请甚至要层层上报至军级指挥部。

叶修在某装甲旅看到一份流程表:基层发现目标后,需填写《火力支援申请单》,经营部参谋核对、营长签字后报团指;

团指作战参谋汇总分析后,提交团长与参谋长联名审批,再转发至旅火力协调中心;旅级审核后若超出权限,还需呈报师级火力指挥部……整个流程平均耗时超过40分钟。

“有次发现敌方伏击阵地,我们立刻申请炮火覆盖,可等审批下来,敌人早就转移了,还带走了我们受伤的侦察兵。”

某步兵连连长的话里满是无奈。

叶修在笔记本上重重记下:“层级冗余导致的时间损耗,已成为制约实战效能的关键瓶颈。”

离开陆军营地,叶修马不停蹄赶往海军基地。

港口内,战舰列阵,展现着海上力量的威严。

但在深入考察后,他发现了隐藏在钢铁巨舰背后的短板。

海军舰艇间的通信虽有技术进步,但在复杂电磁环境下仍显脆弱。

在一次跨舰队联合演练中,两艘驱逐舰在实施协同反潜时,遭遇强电磁干扰,加密通信突然中断。

原本应形成合围的战术队形出现脱节,让模拟潜艇“逃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