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车场里的蓝图(2/2)
他的语速越来越快,似乎对这个想法充满了信心和热情,“取而代之的,是通过加密数据链,将目标的类型、坐标、图像甚至视频,实时上传至营、团甚至师级的指挥节点。”
说到这里,他的目光突然变得锐利起来,直直地盯着王庆瑞,“就像昨晚那个‘敌’战机一样,如果三营的防空哨能够第一时间用这个数字化战术终端把坐标和影像直接发送到团指、师指,而不是像之前那样等待口头报告和地图标定,那么我们的反应速度将会大大提高!”
“理论上,从发现到火力召唤的流程,可以压缩到几分钟内,甚至更短。”叶修肯定地回答。
“关键在于打通信息壁垒,实现态势共享。团指挥所看到的战场态势图,不再是参谋们根据迟滞信息手工绘制的,而是由无数个底层传感器实时更新、融合生成的‘上帝视角’。
首长,您昨晚说的那个‘金字塔’,我们要把它压扁,变成一张网!”
王庆瑞蹲下身,抓起一把冻土在手里捻碎,眼神却死死盯着叶修屏幕上的蓝图:“压扁…变成网…好!那指挥呢?命令怎么下?总不能所有连排长都直接听师长的吧?那不乱了套?”
他问出了核心问题——权力重构。
“指挥链依然存在,但决策流程必须优化。”叶修早有准备,切换画面,展示新的指挥关系图:
“团指作为战术核心节点,依托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和共享态势,进行快速决策。决策不再是模糊的‘命令某营向某方向进攻’,而是基于精确的目标信息,直接授权给最适合执行打击任务的‘射手’——可能是就近的坦克排,也可能是后方的炮兵连,甚至是正在附近空域巡逻的战机。指挥员负责‘打哪’和‘打什么效果’,具体‘怎么打’的战术细节,由前线具备信息优势的基层指挥员临机决断。这就是‘委托式指挥’与‘精确火力打击’的结合。”
王庆瑞沉默了。他站起身,背着手,沿着“307”坦克缓缓踱步,厚重的皮靴踩在冻土上发出沉闷的响声。
叶修描绘的图景极具诱惑力,但也意味着他这位团长,以及营连主官们习惯了大半辈子的指挥模式将被彻底颠覆。权力下放,责任却更重。信任,将成为新体系运转的基石。
寒风似乎更紧了。王庆瑞停住脚步,忽然转头看向叶修,目光落在他肩章那枚崭新的少校星徽上:“差点忘了问,你小子,这星星什么时候挂上去的?动作够快的。我记得你离开团里的时候,还是个学院红牌。”
叶修微微挺直了背,脸上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郑重:“报告团长,刚进腊月的时候。总参对上一阶段几场大规模联合演习的复盘评估完成,我的几份关于一线部队信息化建设现状、瓶颈及对策的调研报告,还有……”他顿了顿,声音压低了些,“在后勤部那个间谍案的侦破过程中,提供了一些关键性的技术分析和追踪线索,虽然具体细节按保密条例不能详述,算是有点微末贡献。综合评定,给了个二等功,节后在总参的集体晋衔中,提了副营,挂了少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