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钢铁洪流下的暗礁(2/2)
风雪过后,改革的车轮,已在钢铁的轰鸣中,不可阻挡地开始转动。
冰冷的履带挡板上,叶修的指尖在键盘上跳跃,屏幕上复杂的电路图、接口参数、设备外形图快速切换,伴随着他清晰而流畅的讲解:
“……团长,您看,‘307’的改造核心是加装这套集成化车载信息终端(IVt)。它相当于坦克的‘新大脑’,集成了定位导航、战术数据链电台、战场态势接收显示和简易指挥控制功能。
这里,”他放大一个区域,“需要在内舱车长和炮长位置之间开孔布线,安装主显示屏和操控面板。
炮塔顶部要加装增强型双模天线和抗干扰数据链天线,确保在复杂电磁环境下也能通联。火控系统通过这个标准接口与IVt交联,实现目标信息的自动接收、解算和装定,大幅缩短反应时间……”
王庆瑞听得极其专注,魁梧的身躯微微前倾,几乎挡住了屏幕的部分光线。他粗糙的手指虚点着屏幕上坦克炮塔顶部那个小小的天线模型:
“这东西……真能让这新装备‘看得见’几百米、几公里外的目标,还能‘告诉’别的车、别的炮?”
“不止是‘看见’和‘告诉’,团长。”叶修的声音带着一种技术军官特有的笃定,“它能让我们全团的每一辆战车、每一门火炮、甚至每一个携带单兵终端的战士,都成为战场态势图上的一个实时更新的点。
敌人出现在哪里,我们的力量部署在哪里,友邻单位在做什么,都能近乎实时地共享。‘307’不仅能接收上级命令和态势信息,它自身探测到的目标。
比如突然出现的‘敌’反坦克小组,也能瞬间将精确坐标和类型信息通过数据链上报,甚至直接‘召唤’离它最近、最合适的火力——可能是后方的自行火炮,也可能是空中支援——进行打击。这就是‘网络’的力量,信息共享,力量协同。”
王庆瑞沉默了片刻,目光从屏幕移开,缓缓扫过车场里那些覆盖着霜雪的钢铁巨兽。这些陪伴了他大半军旅生涯的老伙计。
每一道划痕,每一块补丁,都承载着无数汗水与荣耀的记忆。现在,它们要被切开、钻孔、塞入陌生的“黑盒子”,接入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网”。这感觉,既像给老将装上新的臂膀,又像一场未知的冒险。
“蓝图很漂亮,叶修。”王庆瑞的声音低沉下来,带着一种超越技术的沉重,“但再好的机器,也得有人来开,有人来修,有人来理解它、信任它、用好它。”
他直起身,寒风卷起他军大衣的下摆,“昨晚的演习,暴露的不只是装备和流程的落后,更深层的是……我们这支从钢铁洪流里冲杀出来的部队,在‘信息’这个新战场上,缺‘人’!缺懂这玩意儿、能玩转这玩意儿的人!”
王庆瑞斩钉截铁的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