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组网发射(1/2)
数天后,在燕京市内一座守备森严的办公楼里,保密会议室中气氛凝重,几位肩膀上都缀着三颗星的老者正全神贯注地审阅着手中的一份报告。这份报告仅有寥寥数页,但在这些老者手中却被反复翻阅,仿佛其中蕴含着无尽的秘密。
有的老者戴上了老花镜,将报告凑近眼前,逐段逐句地仔细阅读,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有的则不时拿起放在手边的红蓝铅笔,在报告的某些地方做着标注,似乎对这些内容有着特别的关注。
一刻钟过去了,会议室里除了偶尔的纸张翻动声,再无其他声响,只有那几位老者专注的身影。终于,为首的一位老者放下手中的铅笔,取下眼镜,轻声咳嗽了一下,这声咳嗽在寂静的会议室里显得格外清晰,打破了原本沉寂的氛围。
“咳咳,”老者清了清嗓子,开口说道,“大家都看到了吧,这是首都军区提交上来的对抗资料。就是前一段时间在总参组织下的对信息化作战方式和效能的联合演训。”他顿了顿,接着说道,“真是让人意想不到啊,过去那么繁杂的指挥链条,现在竟然都能够在分秒之间传递到指挥员的手中。”
老者的话语引起了其他老者的共鸣,他们纷纷点头表示赞同。随后,老者看向坐在一旁的老张,说道:“老张,你先来谈谈你的想法吧。”
听到为首的老者点到自己的名字,主管后勤装备发展的张上将闻言放下手中的报告:
当我第一眼看到这份报告时,心中确实充满了怀疑。毕竟,在现有的装备体系下,要想在不改变现役装备的前提下,仅仅通过信息化改造就让原有装备的作战效率提升到120%,甚至是200%,这听起来实在有些不可思议。
然而,当我仔细阅读报告中的各种数据汇总和对比后,我才发现自己的怀疑是多余的。
这些数据清晰地展示了信息化改造所带来的巨大变化,让我不禁感叹,在这样的信息化优势面前,原有的大兵团机械化突击是否还能具备相应的战略威慑力呢?
同时,报告中提到的各种卫星和侦察传感设备的配备,也让我意识到未来的战争空间已经不再局限于陆地和天空。从海底到太空,都将成为战略空间的一部分。
面对这样的发展趋势,我们之前已经落后了很多,而这次,我们更需要抓住时机,实现弯道超车。
为首的老者端坐在会议室的主位上,他目光如炬,不断地点名在座的几位将领,仿佛要透过他们的眼睛看到整个军队的未来。
这些将领们来自不同的领域,有的擅长人员管理,有的精通装备研发,还有的对技术创新有着独到的见解。他们各自从自己的视角和维度出发,对这份报告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评价。
人员方面,他们讨论了如何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军事人才,以适应信息化战争的需求;装备方面,他们探讨了如何提升现有装备的性能,并研发新型的高科技武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