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星轨之争(2/2)
俞维杰的瞳孔微微收缩,他显然对那起事故记忆犹新。那起事故导致东大首次卫星直播流产,成为了航天以及通信人生涯中最痛的伤疤。
1994年,中星七号火箭发射过程中遭遇了一场严重的事故。在火箭的第三级,“姿态控制系统故障”突然发生,这直接导致卫星无法进入预定的轨道。
最终,这颗卫星坠入了浩瀚的太平洋,整个任务以彻底的失败告终。
经过后续深入的调查,技术团队发现了导致这起事故的主要原因:三级发动机的二次点火出现了问题。具体来说,可能是燃料管路堵塞,或者是控制系统的指令出现了错误。
而当时所使用的长征三号早期型火箭,其可靠性存在明显的不足。在整个1990年代初期,该型号火箭的成功率仅约为70%,这无疑给航天任务带来了巨大的风险。
这次失败对东大造成了相当大的影响,他们被迫依赖外国卫星来满足自身的需求,例如租用国际通信卫星组织的I。这不仅增加了成本,还使得国内的电视广播和长途通信等领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不过,值得欣慰的是,根据老师和总参内部的情况通报,改进型的cZ-3A火箭目前正在进行最后的组装和测试工作。预计在未来的一年内,它将进行技术验证发射,有望带来新的突破和发展。
\"你的意思是?\"
\"我建议分三步走。\"叶修蘸着茶水在桌上画起来,\"先发两颗技术验证星测试新型原子钟,同时地面加密算法要升级到256位;明年年中...\"
俞青姝突然插话:\"量子通信实验室的赵教授上周有了突破!\"她从手机调出一张照片,\"他们实现了10公里级的光子纠缠分发。\"
叶修的手指猛地攥紧——这比前世进度快了至少五年!照片里那个不起眼的金属箱,正是后来\"墨子号\"的核心组件雏形。
\"好!\"俞维杰突然拍案而起,震得碗碟叮当响,\"就按小叶说的办!明天我就去怼航天院那帮冒进派!\"他转向孙女,\"你那个量子项目,需要多少经费?\"
俞青姝咬着筷子尖:\"大概...相当于两颗卫星的发射成本?\"
老将军的笑声如洪钟一般,在房间里回荡。
叶修静静地站在窗前,凝视着窗外的夜空。突然间,一颗流星如闪电般划过天际,在厚厚的云层中留下了一道转瞬即逝的光痕。
他想起了前世的某一位航天总师曾经说过的话:“太空竞赛不是短跑,而是接力赛——关键是要把接力棒稳稳地交到下一代手里。”
这句话在叶修的脑海中不断回响,他知道,自己正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